返回

二九、体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二九、体制 (第2/3页)

废俱兴,大唐现在并不缺少土地。相反,现在各地新开辟出来的屯田区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去填补和开垦。

    与历代皇朝开国之初都在鼓励民众屯田开荒种地相反,朝廷新的屯垦政策是禁止土地私有,不允许私人随意开垦荒田。

    开荒可以,必须加入到军户,各地所有的荒田,都已经划归屯田区所有。

    各地的军事屯田区就不用说了,那些新开辟的农庄、牧场,名义上也只是租给军户种田和放牧而使用的,朝廷的政策就是逐渐要减少国内私有土地的面积和遏制地方地主阶级的发展。

    国内的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禁止私人粮食买卖,另外就是对于那些军事屯田区有各种的政策优惠和补贴,甚至是朝廷的资金扶持。但是对于地主家田地所收的税赋,从来就不允许有半点的优惠。除非是在遇到特大的灾荒之后,得到朝廷的特别批准后,才允许各地方减免田赋额度。

    另外就是各地严厉禁止私人之间土地买卖,要卖也只能是卖给官府。

    这项政策就是迫使那些地主和自耕农将土地卖给官府,从而把资金转投到工商等行业。另外就是只要加入到军事屯田系统,成为军事屯田区的军户,整个家庭的生活基本上就算是有了保障。成为了军户,算是捧上了“铁饭碗”,军户的社会地位反而是比普通的自耕农户要高一些。

    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破坏,各地的民众生活依然困苦,由于待遇较好,各地新开辟的屯田区倒是不难招募到军户。

    这些遍布各地的军事屯垦区,军户的生活相对安定,反而成为朝廷最为忠实的拥护者。朝廷实际上就是依靠这些遍布各地的屯田军,来加强自己对于地方的控制。

    ……

    朝廷的势力重返西域只两年,伊州(哈密)的屯田汉军就已经超过了六千户。

    这种远离中土的屯田是不可能依靠自发的力量而实现的,只能是通过朝廷通过各种强制手段来达到目的。

    伊州一项重要的出产就是“苦盐”,也就是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