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1.钓鱼岛事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1.钓鱼岛事件 (第2/3页)

为基础的。尤其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一个民族整体内心发出来的声音,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得不加以重视。

    中国民间的保钓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意志,不论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理想信仰。我们可以看到,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包括海外华人,从意识形态、思想信仰、宗教信仰来看,差别都是比较大的。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我们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共同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

    民间人士的保钓行动最大的意义就在这里,它超越了社会政治制度、超越了意识形态和传统,在我们华人内部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歧,但是在这点上凝聚起来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过激的行为,但从总体来看,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总体的和谐,这一点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

    钓鱼岛问题非常复杂,不可能凭意气用事就能够很快解决。而且钓鱼岛问题毕竟搁置了这么多年,大家对它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估计。这种复杂性不是我们几次游行示威、砸一些日货、立即诉诸武力就能够解决的。

    在钓鱼岛问题上,我们要共同把握一点,就是中华民族要万众一心,这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出路,而不应该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导致四分五裂。比如说,因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民众和政府产生很大的对抗、产生很大的怨气。

    所有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不管是政府的声音还是民间的声音,都应该是一致的,朝着如何有效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国家主权这一点出发,这是毫无疑问的。

    需要我们具体讨论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更有效。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记了这样一个主题,别人是非常乐于看到中华民族分裂的,比如说日本,就非常乐于看到出现这样的局面。我们过去吃亏,就是因为被对手分而治之。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整个中华民族怎样围绕钓鱼岛问题统一决心和统一意志,完成统一的部署,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行动,这对中华民族是一种考验。

    历史的明鉴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与所谓的钓鱼岛“所有者”签署了“购岛协议”。

    这场危机的主要推手是日本,日本把一个本来双方已经议定的——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到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等与日方达成的默契弃之不顾,把钓鱼岛问题由搁置推向了危机的边缘。

    这种情况,完全是由日方主动推进、步步向危机的边缘逼近,中方确实没有任何退路,只好做出强烈的反应,而且做出必要的回击。

    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日本的动作值得我们做这么大的反应吗?有人就讲,说日本政府购岛几年前就在规划了,它今天实施了,我们不应该做出这么强烈的反应。

    还有些人讲,说中日之间出现了翻译的问题,日本讲的钓鱼岛的“国有化”,它所谓“国有化”应该翻译成“国管化”。由私人管理变成国家管理后,日本政府能够有效地阻止日本民间人士登岛、开发等行动,反而会降低中日之间的冲突。

    这些舆论在国内都能见到,而且也都是中方的一些专家学者在这么讲。从这点来看,特别值得我们警惕。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看,当年“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七七事变”发生的原因就是所谓几个日本士兵无端地丢失,最后日本士兵找着了,然而仗已经打起来了。

    另外“七七事变”的发生,当年日本人说我没有侵占你中国啊,我就是要推动“华北自治”。什么叫“华北自治”呢?就是日本找出了一批汉奸代表日本的利益,在华北进行所谓表面上的管理,用部分效忠日本的中国人当傀儡来推行“华北自治”。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说我不是要侵占你,我只不过是“华北自治”。那么当然,日本把华北整个全占领了,它的嘴脸也露出来了,也没有所谓“华北自治”这么一说了。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我们以史为鉴,看看危机是怎么发生的,国家之间大规模的冲突是怎么发生的,就是这么一点一点地积累。

    当对方在步步蚕食、步步紧逼的时候,如果我方步步后退、步步妥协,将会给对方造成极大的错觉,对方的冒险性、对方的危险性,都会极大地提升。这对我们今天是一个非常好的历史借鉴。

    从日本一步一步企图蚕食钓鱼岛的整个过程中,我们能非常清楚地看出来这种态势。最初是私人登岛,然后是日本政府所谓的劝阻。然后又有所谓私人登岛建灯塔,中方要求日方拆除,日方就讲,第一,这个灯塔是私人建的;第二,这个灯塔有利于航行,有利于过往船只的安全,大家都获益,大陆台湾都获益,所以说不拆除也可以。

    然后是私人买岛,非常奇怪的事情,中国的领土被日本私人具有。日本人又解释说,我们的政治体制跟你们不一样,你看我们就是这个体制,就是私营,我们也没有办法。现在东京都知事出来要购买,也就是所谓半国家化购买,接下来日本野田政府和石原共同完成了一出双簧戏。

    野田就说,与其东京都来购买可能引发日本和中国之间更大的冲突,不如我日本政府购买反而能保持和平,用这些东西来麻痹中国人。

    所以,当日本人提出所谓国有化钓鱼岛的时候,不管翻译成“国有化”还是“国管化”,毫无疑问,这是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一个重要步骤。

    否则,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三位重要领导人不会全部出来发出非常强硬的声音,阐述中国的根本性立场,表示在主权上我们绝不会做半点退让。

    这些警告日本应该看得很清楚,今天的中国跟过去的中国是不一样的,日本把过去那些有效的伎俩,拿到今天来使用,最后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日方对中方的反制还是估计过低。不管是日本右翼还是日本的执政当局,还没有深刻地领悟到钓鱼岛事件对中日关系带来的巨大损害——我们讲不是一般损害,是巨大损害。

    有些日本媒体在报道中说,中日关系是2005年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以来最糟糕的,这些日本媒体看得太轻了,中日关系不是2005年以来最糟糕的,而是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最糟糕的,而且是最危险的时期!

    日本所谓“购买”中国领土钓鱼岛的举动在中国社会激起深刻而且全面的反弹,这种全面性涉及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不同阶层,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不发达地区,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不管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中华民族在这个问题上同仇敌忾,保持了高度的一致,而且表现出了极大的义愤。

    日本太低估了中国领导层的反应,也太低估了中国的民意。如果日本不做调整的话,中日关系的全面恶化将难以避免。

    针对日本政府的这种所谓“购买”钓鱼岛的举动,我们要采取实质性的步骤,绝不是对日本发出警告的问题,一定要有实质性的步骤,这个步骤绝不单单是围绕钓鱼岛开始的,而是综合性的。它不仅仅包括海洋权益问题,而且应该包括双方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以及各方面关系,都要做一个重新的评估和考量。

    公布领海基线最重大的意义,就是用法律的形式把钓鱼岛归属中国固态化下来。而且,我们所公布的领海基线,与台湾方面公布的领海基线是完全一样的,完全重合的。这就说明,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共同认定,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建立的一个非常好的法理基础。

    当然,我们对日本的这种购岛行为的反制,我个人觉得,绝不仅仅是公布领海基线的问题和仅仅派船去巡航的问题。

    当日本把钓鱼岛作为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危机挑起来了,我们应对危机的反应应该是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绝不仅仅是日本指定这个岛,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发生冲突,别的领域不要涉及,这是不可能的。

    公布领海基线也好,派船巡航也好,只是反制日本野田内阁购岛行为的第一步,后续还有若干的步骤。我们必须做好中日关系全面恶化的准备。

    中日关系全面恶化,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济的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日本曾经也给我们提供过一些开发援助,对中国的经济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中国给日本提供的巨大的市场,也成为日本经济还能够增长、还能够维持繁荣的一个根本性因素。

    国际贸易有个准则: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如果超过2000亿美元的话,这两个国家就有重大利害关系,不仅有必要建立紧密的经济关系,而且有必要建立紧密的政治关系,甚至军事合作关系。中日之间的贸易达到3000亿美元,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可见中日经济交往之深。

    但是在今天,从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来看,我们非常希望和日本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关系,包括政治互相理解的关系。

    但日本做出这样的选择,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顾中国的警告铤而走险,完成所谓钓鱼岛的“国有化”,迫使中国无法选择。当日本开始主动寻求和中国对抗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做出任何的躲闪。

    中日合作双赢的局面是明显的,中日对抗双损的局面也是明显的。既然日本不怕承担代价,中国人更没有必要怕承担这个代价。我们经常讲,中国离了谁都行。

    我们以前就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今天我们虽然广泛利用了全球化的进程中国际资金、国际技术、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但是对中国来说,世界要大得多,我们的资源要比日本强得多。

    日本要通过钓鱼岛颠覆“二战”成果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确定了要把钓鱼岛争端国际化的方针,他要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表明日本的立场,还要争取美国、越南、菲律宾的支持,以迫使中国在它们的“外交围堵”下做出让步。

    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反常举动,当然也跟日本右翼的梦想是联合在一起的,希望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日本所谓想成为“正常”国家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整个推翻“二战”结束后由美国、苏联等世界大国所规定的,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雅尔塔协定》这一系列文件所规定的日本的地位。日本要整个颠覆这样一种地位。

    当然日本用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希望实现这种颠覆。就是表面上日本与某国的领土之争,或者与韩国有关独岛的争端,或者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或者与俄罗斯关于南千岛群岛的争端,日本就是要通过这一系列表面看好像是领土争端,实际上是要颠覆整个“二战”的结果,从而达成日本右翼的梦想。

    日本所有的规划是非常可笑的。包括像东京都的石原慎太郎,他最早写的书《日本可以说不》,矛头直指美国。当时他的意思是说,日本至今仍然是美国的殖民地,所以日本必须从美国那里独立出来,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政治地位,主要对准美国说“不”。

    那么今天,同一个石原,说“不”是对着中国来的。而且用他最初准备说“不”的美国做日本的背书,所谓《美日安保条约》。这是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玩的小伎俩,是小心眼,不是大心眼,这种伎俩成功的希望微乎其微。

    日本这种举动是对“二战”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的一种挑战,如果对日本为“二战”翻案的行为放任不管的话,必将贻害四方、后患无穷。

    从这点来说,美方尤其要注意。

    美国实际上在中日之间玩火,它一方面对日本讲,《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美方现在直接称“尖阁群岛”了;另一方面又对中方讲,美国在领土争端上不持立场。

    美国玩的这种两面派手法,实际上最后要伤及自身。因为日本如果对“二战”成果做根本性的翻案,那么主要是翻美国。日本觉得“二战”后国际社会给了它很多强制性的东西,包括联合国托管了日本的很多岛屿,美国在日本大量驻军,限制日本的宪法、日本非武装的条文等,对它加以各种各样的限制,日本觉得这些限制最大的来源就是美国。

    实际上日本最终要颠覆“二战”成果,最重要的就是颠覆美苏达成的“二战”后《雅尔塔协定》所确立的国际秩序。

    “宣传战”

    日本一方面不承认钓鱼岛存在领土争端;另一方面却在国际上就钓鱼岛问题展开“宣传战”,宣讲自己的东西,驳斥中国方面的,实际上是自陷困局。

    当然国际上对日本这种心理也能够理解。如果有某个地区处于争端,那么实际控制的一方总是不想把它说成争端,为了强化自己的实际控制而不承认存在争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