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0.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南海起风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国际政治跷跷板,中国有态度(中国篇)_10.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南海起风云 (第1/3页)

    10.美国“重返亚洲”,中国南海起风云

    无瑕号事件

    2009年3月中美两国舰船发生南海对峙事件——无瑕号事件,因为美方的炒作而成为一个新闻热点。这起事件也引发了民众对于美军间谍船只对我国海域进行常态化侦察活动的关注。

    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并不算奇怪。美国各种各样的侦察、测量舰船经常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活动,非常靠近中国的领海,不但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一种挑衅行为,而且严重破坏和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就在2009年2月底进行中美国防部工作会议的时候,我们已经反复讲过这个问题,美方的船只不应该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这样的海洋调查,应该立即离开,否则由此发生的一些问题,美方应该承担责任。

    3月无瑕号事件后,美方却反过来对中国提抗议,这个抗议是毫无道理的。

    任何一个国家,它的海洋权益,首先是12海里的领海,这是主权范围。12海里领海外面还有12海里毗邻经济区,在毗邻经济区一个主权国家能够独立海上执法,12海里毗邻经济区外,还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美国的舰船活动,据它说距离我们大约是120公里,就算它说的位置准确,也毫无疑问是在中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

    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在主权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其他国家任何舰船、商船、军舰都有通过的权利,但是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是通过,你可以穿过,但不能在这里驻留。而美方不是通过,是驻留。大量的海洋调查船,停在这个地方不动,搞各种各样的海洋探测、水温探测、洋流探测,还有海底声波反射、声呐的探测等,各种各样的技术探测,实际上对我们的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就是通过也是有限制的,不是说任何形式的通过都可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得非常清楚,叫无害通过。就是你通过这里,对这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军事利益都不能造成直接威胁和干扰,才能被称为无害通过。美国的海洋调查船既不是通过,更谈不上无害通过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方还要提出抗议,其实应该是我方抗议。

    事实上,我方对美方这种海洋行为的抗议,从来没有停止过。2008年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和2009年中美国防部的工作会晤,中方代表就此问题都做出了极其严正的交涉。跟美方把话说得很重,在这种情况下,美方仍坚持自己的行为,那么由此引发的后果应该由美方负责,这是毫无疑问的。

    美国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沿海的侦察行为,不单单是针对中国,它其实是一种世界性的行为。世界上凡是它认为有重大战略利益的地方,它都要这么干。

    为了进行这样的行为,它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包装,虽然有些包装并不巧妙,甚至可以说是十分拙劣的。

    美方提出,美国不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承认所有国家具有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的权益,所以也不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规定的专属经济区内的船只无害通过权。

    它的理由是什么?它说你院子门前有一条路,你不能把这条路堵住了,只能你自己走,别的车辆不能通行。它说这条路是大家的,大家都能通过。

    我们当时反驳,你不是通过的问题,你是趴在别人院落门口往里窥探。我们反对的是你窥探的行为,不是你通过的行为。

    对此美方怎么解释?它没有太多的道理,它就解释这是他们的例行行为,这个行为不是一个总统决定的,所以美国军方必须这么干。

    从这个小问题,实际上可以看出,当今世界上这种霸权的行为和嘴脸。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最高点,没有理由可以编一个理由,核心就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一个国家国力增长很快,美国就要对它进行海洋侦察、空间卫星侦察,还有情报的收集,保持对这个国家动态的全面掌握。

    中美虽然有非常大的利益交叉、利益交换,但是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防范,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美方把无瑕号事件挑大了,公开向中国表示抗议,表达美国政府的不快,所以大家都知道了。实际上像这种海上维权行为,几乎天天都在进行。

    我们在东海、黄海、南海、渤海,都有海监部门,有海上巡逻船只、巡逻飞机,所有人都非常辛苦。还有太空的问题,当然太空问题更加复杂。因为当美国海洋调查船只抵近我国沿海实施侦察的时候,我们能够充分掌握证据,这些船只在我的沿海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内活动,是违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我们能够从国际法的角度,从主权国家权利义务的角度,对美国提出非常有力的指责。

    而太空侦测,无法提出抗议,因为它是在国际公共空间活动。这是我们的安全面临的全新问题。现在太空每年经过中国上空的卫星,包括军事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等各种各样的卫星达9000多次,次数是很密集的。

    利用卫星技术,在国际公共空间,能拍到非常清晰的地表图像,包括重要的港口、桥梁、道路、隧道都能拍得非常清楚。

    这给我们提出一个与过去相比更加复杂、维护起来更加艰巨的国家安全任务。

    南海争端

    20世纪中期以前,中国一直声称拥有南海的主权,而且没有引起过其他国家的争议。自从发现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及岛屿的主权争议,一直被视为亚洲最具潜在危险性的冲突点之一,环绕南海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台湾地区、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等政治实体,都宣称对南海诸岛或其中一部分拥有主权。

    南海争端是关于中国南海海域中岛屿的国际争端。争执焦点就是在中国南海海域中最南端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除了是最大的热带渔场,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这既是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关注这一海域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南海权益争端的主要诱因。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凸显,日本、印度和美国等国家也插手南海,以图分一杯羹。但是主要还是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万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中国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无瑕号事件之后,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南海也采取了一系列非法举动,日本在钓鱼岛也采取了强硬的做法。中国东海、南海风云骤起,又起波澜,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那片蓝色的海洋国土。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很多巧合是碰到一起的。

    中日钓鱼岛争端也好,美国对我沿海地区的侦察也好,中国在南海主权权益争端也好,这些事件都不是刚发生的,都有一个历史的延续,但是在2009年交会在了一起,是比较凸显的。

    我们不能把这些事件认为是各国串通一气的阴谋,这样主观色彩过重了。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这些事件虽然是偶然事件,偶发在一起,必定反映内在的东西,比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之下,各国对自己国内困难的转移。

    菲律宾主要对我国黄岩岛提出质疑,它认为黄岩岛是它的,是大约在1994年、1995年以后才转变的态度,而在2009年左右通过总统签署海洋基线一系列政策,很大程度是转嫁一下国内的压力,包括经济的困境。

    这种状态在美国也有。BBC,还有法国媒体,都有这样的评价。就是在无瑕号事件上美国人的过分反应。为什么说过分?首先它把事情炒起来。

    美国对我国沿海侦察,我对它进行驱赶,实际上从2001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美国军方这回很反常,故意炒大这个事情。很明显这是美国政界与军界脱离的原因。

    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政界包括访华的希拉里,都表现出一种非常想和中国进一步加强联系,搞好关系的态度,想让中国给美国进一步的经济支持,保障美国渡过难关。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美国有求于我们。

    美国的对华政策,从奥巴马上台初期可以看出来,他竞选的时候没有说过狠话,上台以后维持两国在小布什时代良好的关系,而且力图有所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军方炒大无瑕号事件,按照BBC和法国媒体的分析,实际是五角大楼向白宫发出严厉信号,表明中国海洋力量的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想突出这么一个事件,对中美正在发展中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加以影响。这是美国军方比较明显的态度。

    日本也是国内面临很大的困境,金融危机使日本2009年经济呈现负增长,表现出一种严重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麻生的民众支持率非常低,跌破了日本以往所有首相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十几。麻生当局通过钓鱼岛事件,用所谓的日本民族主义,把视线转移了。

    从这些事件来看,很难说它是单一事件,实际上它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政治因素。

    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有自己的封闭性、内向性,我们在今天都不能说完全跟过去不一样,完全脱胎换骨,不封闭、不内向了。

    我们长期以来认为海洋是主要的危险来源,因为1840年以来,所有的帝国主义侵华基本上都是从海滩爬上来的。所以近代以来给中华民族非常深的印象,就是海洋方向是危险的来源,所以我们长期的观念就是构筑海防。在岸边构筑坚固的堡垒,不让敌人爬上滩头。

    这个观念与今天的发展是完全不相符的。

    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海洋方面有中华民族巨大的利益,我们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它的海底矿藏、水生物、渔业,包括岛屿、岛礁,包括油气资源、海底可燃冰等,都是巨大的。

    过去我们认为海洋是危险的来源,直到今天才逐步认识到海洋是巨大资源。从网络上都能看到,网民对这些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今天从民间到领导层,都普遍认识到海洋里有中华民族的巨大利益。

    当然关于这个巨大利益,我们并不是无限制的,我们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认定的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我们是在这样的范围之内维护我们应有的权益,我们不去追求不属于我们的权益,或者别人的权益。

    我们追求的是中华民族在海洋上应有的份额。

    一个国家的权益,必须是由一个国家的力量来支撑的。外交抗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国家必须拥有能够维护自己海洋权益的力量——主要是海上军队的力量。

    我们在南海拥有一支相当不错的力量——南海舰队。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南海争端的各国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如果非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话,我们也会做出有力的回应。在南海与我们有争端的各国,强占了我们的海洋资源,它们都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我们绝对不会在它们强行占领之下屈服、退让。

    中国海洋战略

    就在中国和菲律宾发生领土争端的敏感时期,美军向菲律宾海军移交了六艘配置重机枪的舰艇,名义上是帮助菲律宾打击恐怖分子。

    这批武器的提供,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这些武器对我们构不成任何威胁,它主要是美国的一种宣示、一种表示——我在政治上支持你,军事上也支持你。这是美国一直没有放弃的、对中国围堵战略的一部分。

    这个围堵战略,绝不仅仅是渔业资源问题、岛屿之争的问题,美国实际上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要构筑一个对中国的隐形包围圈。构筑的前提就是要把中国威胁论这种论调提起来。

    怎么把这个论调提起来呢?就是抓住所有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周边国家的问题,加以炒作、加以放大,然后美国给它提供支持。你看看你跟中国有争端了,我对你多够意思,我给你支持。实际上把这些力量拉到美国那边,构筑一个对中国的隐形包围圈。

    所以,对于菲律宾强占黄岩岛,我们一方面表示严重抗议;另外一方面,还要注意中国和菲律宾的传统友谊。菲律宾也不会被别人利用,做反华的先锋,总统阿罗约和中国领导人建立了“我们争端是争端,国家利益摆在桌面上,把事情都讲清楚”的默契。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足够的耐心。海洋的问题怎么解决,涉及国家大战略的问题,它是中国全盘考虑的问题,包括南海问题,也包括和朝鲜南北双方都存在海洋权益的争端,包括和日本等一系列问题,都有通盘考虑的过程。

    我们希望在南海建立样板,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今天政策依然没有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中国充分释放善意的时候,必须得到对方的回应,如果对方没有回应的话,单方面善心是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的。

    当然,不管任何策略,都围绕一个中心——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话,以中国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判断问题和处理问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的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海洋需求越来越大,应该构建怎样的海洋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这里边涉及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简单讲:

    第一是意识,海洋意识、外向性的意识,认识到今天中国国家利益已经超出我们现有领土、领空、领海的意识。要按照国际海洋法公约来看,我们在一个更大的范围维护我们的利益,这种意识必须根深蒂固。过去我们关心自己很有内向性,现在向外向性转化,从网络上看非常明显。民众有这种大国意识、海洋意识,这么多人关心海洋,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

    第二是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力量,如果你的力量只能在领海范围内活动,那你很难掌握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我们必须建立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力量。

    第三点是策略,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大国关系复杂,中国又处在崛起的关键时刻,想看中国笑话的不在少数;想围堵中国的也不是一两个;想挑起中国与周边众多国家不和,利用中国长期以来和这些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挑起这些国家对中国的不满,构建隐形的围堵圈,围堵中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大国,也不是一两个。所以今天我们要有这样的海洋意识,要建立相应的力量,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策略,怎么在损伤最小的情况下,完成对我们利益的有效维护。

    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它不是今天决定,明天实施,后天见结果的问题,需要我们周密的思考和长期的准备、判断、协调、运作。当然适当时候展示力量也是需要的。

    海上通道:经济发展的命脉

    2010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越南举行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宣称:美国在南海有“国家利益”,暗示中国在“胁迫”南海周边国家。她特别主张形成一个解决南海问题的“国际机制”,这跟中国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而主张当事国一对一双边谈判的立场明显相悖。

    美国利用在越南召开的东盟会议,做了这么一番讲话。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精心策划的行动,但它也是有意要显示美国存在感的一种表示。

    当然美国利用的场合非常巧,它并不是美国国务院单独发表一个声明,或者它的某一位将军单独讲的话,它利用了东盟会议这个场合,因为东盟的几个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南海问题上都和中国存在争端,它就利用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个矛盾宣示美国的利益。

    这是一个美式的典型做法,美国要宣称它在南海的利益,绝不是单独地宣称它在南海如何如何,看见南海存在这样的缝隙,它就利用这样的缝隙。它最终要达成什么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