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收获 (第2/3页)
的医疗器械。亨氏的两家公司就会一路顺风顺水的走上国际巨头的位置。至于说通用汽车公司的话,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只要有资金随时都可以再建一家汽车公司,然后流水线往外一拿……
而另外一方面的话,约翰也对老爷子的健康有着十足的信心。
自从来到了纽约之后,约翰几乎是一手把控了老亨特拉尔的生活各个方面,比如说饮食健康,再比如说身体锻炼等等。每年更是做好几次全面的体检,再加上心情的愉悦,老亨特拉尔活上一百岁也不是不可能,时间还早着呢……
抛开这些念头,约翰开始认真的读起了这份年终报告。
这是亨特拉尔家族收到的最后一份报告。从二月份开始,他们就陆续收到了来自北美和欧洲各项产业的年终汇总,至此约翰也终于可以知道自己去年一年挣了多少钱了。
目前亨氏家族的产业,可以说已经相当的庞大。
远在欧洲,约翰的名下就拥有亨氏制药公司、亨氏医疗器械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三大支柱,当然还有和科尔男爵合作的不锈钢工厂和机械厂,只不过那两家约翰只占了很少的股份,每年的收益虽然不错,却已经不被他放在心上了。
另外三家公司,给亨特拉尔家组带来了庞大的收益。
通用汽车公司暂且不说,毕竟极光的结构比较复杂,在约翰还不打算拿出流水线的情况下,产量实在是太小,去年一年拼命扩张也不过才生产了数百辆汽车,刨除掉大手笔的投资之后基本上也就是刚刚盈利的水平。今天可能情况会好一些,不过虽然大家都能看到汽车的辉煌前景,但是目前高昂的售价也限制了它的市场大小。在欧美各大强国的中产阶级收入水平还没有本质性提高的前提下,约翰没有投入更多的心思。
但是亨氏医疗器械和亨氏制药公司,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血压计成为了亨氏医疗器械公司的拳头产品,连带着也带动了听诊器和温度计的销售。在约翰的设计之下,新型的听诊器和温度计更小巧,也更加准确,甚至连外形都更加的好看,因此大受医师们的欢迎。除了那些恋旧或者穷困的医师们,其他人无不希望能够换上一套。而普通钢铁和不锈钢制作的手术器械,现在更是成为了外科医师们的标准配置,挤压的其他公司几乎没有了活路——一百年后的手术器械,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可匹敌的,更别说不锈钢的出现更是加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1887年全年,亨氏医疗器械公司创造了六百万马克的销售额,这个数字绝对不能算很高,不过超过八十万马克的纯利润还是足以让约翰满意了。毕竟他们生产的都是耐用品,而以现在的经济水平而言,即使是欧洲医师的数量也不算很多。
这个数字和亨氏制药公司一比,确实相差太远了。
1887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公司销售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瓶阿司匹林,三十万瓶磺胺和五万多支局麻药。一瓶阿司匹林出厂价3马克,磺胺和利多卡因是18马克,普鲁卡因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