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第2/3页)
重视。人们不再依靠习武,便可有不错的收入。除了军队、警察和学校的考试,在社会各个方面,“武行”几乎可以说毫无用武之地。就在自由商品贸易经济逐渐替代“武行”经济的年代。在高岗西北的一个叫绿树的小镇。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叫刘正的男人,他的未婚妻被隔壁村的恶霸抢走了。按照绿树镇传统,他无法诉诸法律,只能靠“武行”将未婚妻抢回。刘正曾在岳麓学院当过很长时间的图书管理员,他看过很多书,特别对机械和**着迷。他并未迎战,三个月后提着自己设计的步枪将劫匪统统毙命。带着妻子隐姓埋名。他并未留下子嗣,去世后两年,有人买下他的旧宅,在里面发现了枪械,以为是古文物低价卖给了当地博物馆。机缘巧合,这家博物馆破产后,那些枪械便流落到一个酷爱机械古玩的收藏家手中。他把这些枪械放到《翰墨轩》(山笔父亲的拍卖行)去拍卖,并当场演示。因此枪才便为人们所知。不过消息并未传开,**就发觉枪的威力,不仅买下市面上所有的枪械,还封锁刘正的旧宅。一并列入国际一级机密。枪因此如昙花一现般,在人们的记忆中还没开放就掉落。
花含讲完这些,从凳子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但我还是有疑惑,当年刘正研究的只是简单的步枪,而现在据我所知不仅有步枪,***,***,还有手枪等。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如同车有汽车、货车、公交车、火车之分,原因在于传统车辆的实用局限性。而要发现实用局限性,则必要不断的实践。也就是说,之所以有这么多枪械,是因为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传统枪支使用的局限性。那么,是谁在什么地方,实践这些枪支的威力呢。
花含一直以为我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没想到我能举一反三。为了表示对我突然而来的智慧的感慨,她给我泡了杯咖啡。苦的我直流口水。后来我才发觉,花含除了对山笔,看谁都像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她说为了发现枪支缺点,并改良它。共和国在某个军事基地建了一个庞大的军火库和地下演习场。军事基地具体位置在哪她也不知道,这是一级机密。在这演习场,共和国验证出种种枪械,并从质上改变他们的威力和效能。
接下来我们又讨论了枪械对“武行”的威胁。我对此十分忧虑,认为枪械出现,武行必定没落。花含说我是悲观主义者。在她看来武行不仅不会没落,将来还会大放异彩。她认为我之所以会觉得武行没落,是因为我把武行和枪械都看成是杀人的工具。我对此坚决反对,纠正她是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而不是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