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顶尖高手的境界 (第3/3页)
炼。
“静”的精神修炼只是王至道“至道武学”最后才练习的内容。
而王至道目前所修炼的是,是他最看重的注意力地修炼。
关于注意力,也许有人觉得并不重要,练不练都无所谓,而目前所知的武术流派之,大部份都是没有专门的注意力修炼的。但是王至道却知道,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实战高手,注意力修炼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内容。
所谓的注意力修炼。是由静到动的过渡。静地修炼需要你的注意力能高度的集,比如武术界常见的“目视烛火”的修炼法。要求练习都在黑暗的静室长时间不眨眼的盯着点燃的烟头,或是烛火。很多人以为这是训练眼功,目的是克服在实战眨眼的毛病。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这种目视烛火地训练法真正地目的是为了训练高度集的注意力。有过实战训练地练武者都知道,要想克服眨眼,戴上拳套每天打五到十分钟的实战,坚持半个月。最多一个月,就能不眨眼的直视着对方击来的拳头。
根本就不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在幽静的房间盯着点燃的烟头流眼泪。
“目视烛火”是修炼高度注意力,其理跟战国时代的一个神箭手每日盯着吊起来的蜘蛛是同一个原理。据说那个神箭手,为了练成百发百的神箭,每日盯着一只吊着地小蜘蛛看,三年之后,在他眼的小蜘蛛变得有如车轮般巨大。一箭射去,即能命目标蜘蛛的心。
这种说法倒不是夸张,当注意力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不但能视细小之物如巨大。而且还能视快速之物如缓慢。比如说。一个武术高手在常人看来快如闪电般的拳脚,在高度的注意力之下,变得有如蜗牛爬行一样缓慢。好像在这个修炼者的眼所看到的一切都给放慢了。是以,他能从容不迫的躲闪并反击。
一个练武人平日通过凝视目标,基本上在两三年时间都能修成看细小如巨大,快速如缓慢地高度集的注意力。但是想将这种高度集的注意力运用到武术实战之,成为一个真正的实战高手,却需要将其过渡到“动”的训练方法。即是说,要求在全神贯注时才出现令细小如巨大,快速如缓慢的高度集注意力在电光石火的打斗也能出现。这种注意力,叫做“生死关头的注意力”,是一个真正的武术高手才能具备的能力。
拥有这种注意力的人。就算在刀剑加体的生死关头,也能清楚无误的看到敌人每一个动作、攻击方向、以薄弱之处,从容不迫的躲闪反击,将对方瞬间秒杀掉。所谓的在实战能“料敌先机”,实际上即是拥有了这种“生死关头注意力”的高手。
这种“生死关头注意力”的修炼方法有很多种,但大都是大同小异,其最重要的因素是,将修炼者放到生死关头的环境去。比如跳崖求生,与猛兽搏杀等等。而王至道的修炼方法是――空手入白刃。
即是让陪练拿把极锋利的刀,对自己乱砍乱劈(必务要砍真劈,不能留手),自己所要做的是,赤手空拳去抓住刀身,将刀夺回来。如果注意力不高度集,就有可能被砍掉手,或者是脑袋的可能。
所以说这种“生死关头的注意力”是种极危险的训练方式,是想突破瓶颈的高手最后才会考虑的内容。普通的练武者根本就不敢轻易尝试。不过这并不表示这种训练方法会失传,实际上有不少的邪恶势力,比如杀手集团,或是日本的忍者。为了训练一个优秀的杀手或是上忍,通常会逼迫训练者采用这种方式训练。结果可想而知,通常上百上千人参与训练,能过关获得“生死关头的注意力”的优秀杀手不到两三个人,而忍者集团能通过此方式成为顶极忍者上忍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余的不是变成残废,就是在训练丢掉了性命。
王至道在二十一世纪时,因为从没有遇到过能给他造成生死威胁的对手,故倒没有将注意力修炼到这种程度。但是来到这个时代,先是李叙,继又是武圣塔,再加上得罪的敌人太多,想要他死的人更是多。
这让王至道迫切的想获得这种能力,让实力大增,好方便应付日后的危机。所以自从在武圣岛回来之后,他即开始训练这种“生死关头的注意力”。
刚开始他选择的是邬心兰做他的陪练对手,可惜邬心兰怕真的伤了他,挥起刀来有点缩手缩脚,并没有真正的全力劈砍。结果王至道完全感觉不到死亡的威胁,虽然也能空手入白刃,夺去邬心兰的刀剑,但只是训练了灵捷性与反应速度而已,离那种生死关头的境界还差得远。
所以这一次,王至道决心换个对手修炼,他选择的训练对手是――神智大条的张保仔。
也只有张保仔这个大大咧咧,神智不太清醒的蛮汉,才会无所顾虑的对自己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