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改天变地 (第2/3页)
返回东亚的最佳航线图。
有了这幅航海图,舰队中在陈祖义的领航下,大半年后越过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在杨平凡的基准时空,它叫德雷克海峡,不过在这个时空,后世的人们都把它称为陈祖义海峡。
船队重新进入太平洋,开始一路向北,跨过茫茫的南太平洋,抵达新西兰的北岛,和吃人的毛利人发生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陈祖义“补充”物资后迅速离开,继续向北,心中却把这地方记了下来。
船队经过了澳大利亚东海岸,越过南太平洋诸岛,终于重新到达南洋,回到了旧港宣慰司那里。
陈祖义按照苏羽的吩咐,没有跟随主力返回大明,而是在留在了旧港。
船队的环球航行,给大明上下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天圆地方是错的,天地是圆的,由此在大明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年轻的儒生们纷纷怀疑起自己学的知识,儒家在知识届的绝对统治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
返回的船队不足出发时的三分之一,但带回的利润却超过了百倍,除了献给皇帝陛下的珍宝外,哪怕是最普通的下层船员,海外一行获得的利益也够他在老家买上百亩水浇地,盖一处房子,娶一房媳妇。
这样一本万利的生意很快吸引了东南沿海的大地主们的注意力,他们的祖父辈因为当年支持张士诚,导致朱元璋对他们课以重税,哪怕到了永乐年间也没有要改的意思。
现在他们突然发现,死守着自己那几百几千亩地,一年收几万担粮食是多么的愚蠢,于是一些头脑活络的开始自己组建船队,向海外扩展。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快得到丰厚的回报,进而产生了示范效应,大量的地主开始向商人转变,进而带动平民搭船出海去寻找一夜翻身的机会。
大量农民出海致富,导致大量土地抛荒,朝中有人意识到这点,正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