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1章 苦海彼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1章 苦海彼岸 (第2/3页)

遭遇到危险的担心,永恒和波塞冬只不过是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无数危险的象征,是显露于外在的意象。

    那么,自己驾驭小船躲避危险,驶向安全的彼岸,因此,这船可以看作自身的倚仗,反映到现实中,那便是超凡体系,亦或者是诸天法则。

    远方的彼岸,不受风浪所扰,是极乐之土,那代表着自己的大自在,大解脱。

    如此看来,这开头一幕,倒可以用佛家的一种说法来概括,那便是渡苦海,登彼岸。

    这一点也正好与后面两个扫地僧的出现,以及自身成就我佛,脚下变作彼岸相呼应。

    而在两个老僧出现前,还有一点值得自己关注,那就是自己怎么也不能接近彼岸,逃脱困境。

    照印到现实中,就是自己怎么也无法参破无我相,无人相,因此第一次试图掌握超凡道路,就被卡在半途中。

    先前这几个月的挣扎,直到最后,也没有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仅仅只是在刚刚开始的阶段,就遭遇了这等几乎无解的困境,这对自己连日以来的打击想来不小,不然也不会在梦中出现有心无力的感觉。

    反过来看,梦中的彼岸,照进现实,眼前的目标是打破瓶颈,也就是通彻佛理,习得易筋经。

    再加上彼岸能化风浪于无形,因此。若是把目光放长远一点,那就是成就真正全知全能的创世神,凌驾诸天之上,到时候,实力再强横的存在,也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如此也算是化解了存在危险的可能。

    在这之后,自己似乎要放弃,那时头顶愈发强盛的旋涡,可能代指的就是现实中放弃前进的自己,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难以抵抗的危险,亦或是最终的诸天覆灭。

    第一幕到此算是戛然而止,因为两个老僧的出现是如此的突兀。

    他们一个是借着云天从而功德圆满的老和尚,一个是老和尚的师父,当年的扫地僧。而且之所以扫地僧是电视剧里的模样,那也是自己没见过其人,因而将记忆中对扫地僧最深刻的印象照搬出来,附加在其身。

    那么扫地僧的那句“施主觉得我是谁,我就是谁”便可以理解了。

    云天猜测,两僧的突然出现,多半反映了自己在独木难支的情况下,需求帮助的心理。且因着自己遭遇的难关是佛家的易筋经,以及他们俩给自己留下了舍利子,给了自己极大的助力,因而此时所谓的帮助才是以这两人的形式出现的。

    云天当然想过,他俩可能真是那两位修成正果的高僧留在舍利中的念头。但这个猜测刚一出现,就被云天否决了。

    只因造化之光有万法不侵之能,云天早先为了保险起见,曾试过将意识收回琉璃血中,却没有见到一点别的念头被排出在外,因而认定这些舍利真就只是化作纯粹的感悟,随后彻底消失了。

    这一点,也照应了两僧的话语,一者说“对啊,我是走了”,随后两者皆说“施主多虑了,这里只有你自己”。

    由此引申出来一点,这二位连同四周景象以及梦中的自己都是脑中的念头,一切都是自己,那此时的自己在哪?或者说,本我在哪?

    想到后面的一幕幕,云天陡然发觉,梦境中真正的自己应该是观察梦境的视角,既存在于乘船的云天身上,也存在于僧袍云天身上。

    为何有这样的推论,只因云天记起了梦境消退前自己视角陡然拔高,再联想到先前视角转换之后,自身的存在也随之转换的一幕,才让自己发现了关键。

    相对于梦境,云天的本我是一个客体。

    想到这里,云天不由思考起感悟与视角转换的关系。

    只因感悟是由僧袍云天产生出来的,乘船的云天只是疲于奔命,沉沦苦海。

    若乘船的云天是自己对自身近况的感受,那么僧袍云天又指代着什么?

    云天回忆起僧袍云天是由两僧重合而成。从潜意识角度来看,那两僧代表着云天的自我救赎,在加上他俩有着一定的智能和全然的理性,云天突然想到一个词汇,理智!

    这恐怕是最后的危机关头,为了挽救自己沉沦的意识,潜意识中迸发出的纯粹的理智。

    理智牵引自己,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