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百四十章 抢购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百四十章 抢购潮 (第2/3页)

新店的选址。

    山娃大致给了两个人一些要求和建议,也让他们赶紧走了。

    大家都走了,山娃今天晚上没回村里,住在了芙蓉里这边。

    晚上山娃给自己点根烟,没去想白天那个自以为是的女人,也没多想邢小军婚礼的隆重。

    山娃想起了邢小军说的价格‘并轨’,这太有跨时代的意义了。

    从这一年开始,国家决定实施价格并轨,放开了价格管制。

    实行了‘价格闯关’,这直接导致这一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物价上涨,然后就产生了,波及大江南北的抢购风潮。

    经商的大潮席卷全国,几乎发展到“全民皆商”的境界。

    经商是从八十年代初悄悄兴起的,起初是一些“无正当职业”的人在搞,还经常被人看不起。

    可是到了一九八八年,就已经热成了“全民皆商”了,有民谣为证:“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

    原来自恃甚高的机关干部和甘于清贫的教师,也有不少人加入了经商的行列。

    这时候“停薪留职”是时髦话语,“下海”是有本事的标志。

    报纸上可以看到“教授卖香烟”的新闻,其实这种新闻当时并不稀奇。

    还有教师夫妻俩都‘下海’摆摊的呢,当时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和后世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出现了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山娃知道马上南海就要从广省划出去单独建省了,要建一个新的经济特区。

    一时之间出现了‘十万人才下南海’的情景。前两年各种公司就多如牛毛了,但多数是“皮包公司”。

    多如蝗虫的“经理”夹着皮包奔走四方,把物资在上家下家之间倒来倒去,赚取差价。

    这样的所谓做生意,其实靠的是各种关系,因为实行价格双轨制,如果有关系,能把计划内的“平价”货弄到手,再“议价”卖出去,就能大大赚上一笔。

    能做这种生意的,当然要有背景。但是今年,国家取消价格双轨制,放开了物价管制,使他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缩小了。

    但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就是物价开始飞涨,物价这几年其实也是一直在上涨,但是很缓慢。

    八八年的涨法,确实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普遍涨价,有些东西几乎过几天就是一个新价格。

    这种涨法引起了普遍恐慌,于是便出现了抢购风潮,柴米油盐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了抢手货,有些商店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