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73章 人治和法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73章 人治和法制 (第2/3页)

世历史书的“农民运动”,秦铠也是颇感棘手,虽然之后军方的处置、实践调查的结果以及媒体的真实报道,充分还原了事件的真相,对于新政府而言,这件事情上只有加分,而无害处。

    但是,他却依然在整体事件的处理上看到了旧体制的弊端,监察司提出对这起涉及国家安全的民众暴乱事件的处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前朝重典治国的方略,首犯是必须处死,以儆效尤,但是,而大多数涉案从犯,也因为他们已经触及国家刑法高压线,将会统一被甄别、宣判,处以从流放到极刑的各种刑罚,而这一处置,将筹备一个特别督察组进行处置!

    从处罚的方式而言,秦铠倒也没有太多反对意见,毕竟,新旧体制交替之时,用重典无疑是国家机器的必由之路,但是,监察司作为新政府体制下执掌法律体系的关键部门,虽然已经充实了不少法律人才,不过,这些高层的清流大佬们,尤其是翁同龢这批人,还是习惯于按照人治的一套东西来办事,即便是涉案人数如此庞大、惊人的事件。◆在○线◆老域名被盗η启用新ttp://www.sиb.com)

    最终,秦铠找来了伍廷芳商议此事,老伍可是亲自参与草拟新政府刑法的大员,找他逃了这问题无疑是最佳选择,而事实也证明了,伍廷芳对于监察院提出的处理提案也颇有微词,他的意见与秦铠略有区别,但是,核心的思路却取得了一致,绝对是要对案彻底查清后才给予判决,而不是由某个督察组之类的特别机构来决定这数千人的生死。

    当天,国家议会对辉县事件处置提案的讨论达到了一种白热化的程度,之所以这个提案能够引发如此多国家议员的共鸣,无疑与国会议员结构有着极大的关系,超过一半的议员都有着新学的精力和南洋体系的背景,打破旧体制下一切弊端的念头,对他们而言是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当伍廷芳提出这人治和法制的理念时,还是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当天的国会辩论持续到深夜,不过,辩论的双方显然都没能说服对方,而居不持观点的议员也大有人在,而透过某些隐秘渠道,媒体也忽然间被这个敏感的议题所吸引。包括英资报纸在内的十余家报纸上。开始长篇累牍的看法各种热议!

    对于这一状况。监察院方面显然颇有些意外,而秦铠对此却是持支持的态度,除了保持在军政上的绝对权威外,对于任何促进官僚体制改革的动力,他都乐于借助,毕竟,整个社会的进步,完全不可能靠他一人之力来进行所谓的定制。那样的做法,历史的教训已经太多太多。

    22日,甘肃平凉府、庆阳府、陕西延安府、凤翔府因秋粮严重欠收导致到底百姓大面积的粮荒的加急电报送到内阁,秦铠紧急召开应对西北灾荒的内阁会议,由商业部长何兴、财政部长唐绍仪提出一揽解决方案,就近从山西、河南就近调运大米、玉米4万吨,相关运费、粮食购买费用由央财政直拨,这个预案最快能在4天后将粮食送到最近的凤翔府,10天后进入最远端的延安府。

    而内阁为此特发训令,要求甘肃省、陕西省地方政府全力筹办此事。同时,为了督办当地赈灾情况。内阁特别向媒体通报了两省粮荒的情况,而这一事件的发生,也让秦铠下决心促成另外一件事情的督办。

    不过,在这之前,翁同龢还在内阁会议上给自己提出了一堆要解决的问题,这老头自从坐上这都察院总长的位置后,倒是有了极大的改变,至少,面上这位可不会摆明了整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