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炮术和跨时代的炮座 (第2/3页)
的大风浪,舰首起伏横摇十分严重。大浪之,俄国主炮的位置大多靠前,从舰首激飞的浪花也严重影响了舰首向前的俄国人瞄准,要瞄准5000米外的敌人,即便是最优秀的俄国炮手也意识到。这完全没有可能性!
当然,吕翰可没打算给予俄国人凑近了炮击的机会,“传令,切外弧线咬住俄国舰队末端。保持射距5000米以上,确保侧弦火力全开!”
当天的东海天色晴朗。所以吕翰的命令还是以旗语的方式向前发布,而无线电现在则是枪炮指挥官专用的通信平台,事实上,强化训练半年之久的联合齐射,南洋水师的指挥官们早就深谙炮术的精髓,现在水师战舰走的路线并不完全跟随这时代最强大英帝国的思路。
秦铠至始至终没有开工建造任何一艘类比定远、镇远的铁甲舰,即便是北海造船厂铺下的万吨战舰龙骨,也是另有用途,当然,作为巨舰大炮的忠实拥趸,一炮制敌的快感无疑海军巨炮最完美的体现,不过,面对战舰制造这一巨大的工程学项目,他选择的还是一步一个台阶,走最适合的路。
而此刻,随着第三轮联合齐射的结束,42枚20mm的重炮炮弹无一命,虽然舰队指挥官吕翰并没有任何申斥的意思,但作为指挥火炮的枪炮军官马凛却是顿感压力……
基于以往的训练,南洋水师的枪炮军官总结出了一套速射炮不同于重炮的校射流程,
一般会以第一次的射击诸元进行两到三次的联合齐射,而枪炮军官则会观察落点进行修正,考虑到装填速度上的差异,两次校射时间确认为25秒,这略慢于20mm重型速射炮20秒的理论速度。
现在,战舰的高速冲锋也为命敌人制造了不小的难度,这三轮齐射未能取得战果也在意料之,马凛趴在测距仪观测镜前面,嘴里不停的报出一组组数据,而旁边的另外两名枪炮军官早已在汇总了测距信息和之前观测的炮击结果。
“俄国舰队在舰队左后5度,目标舰俄国装甲巡洋舰西索号,距离稳定在500米,正负50米!”
“三轮齐射,4枚近失,无跨射,近失弹为黄山号炮位、玉衡号c炮位!”军官大声报告观测结果。
马凛此刻已经进入高度亢奋,稍一考虑,立刻大声发布命令,“射击角度不变,仰角提高0分,药包数4、预计目标距离500m!”
滴滴答答的无线电报声,吕翰此刻关心的则是与俄国舰队的距离问题,第一快速分舰队三艘战舰都能跑出节的速度,但是,编队行动可不是个人赛跑,要有效的控制与敌舰队的距离,而且要确保火炮的射界和尽量小的调整射角,这可绝对是精细的活。
当然,现在这活是不用吕翰亲自操刀的,领队的玉衡号舰长唐青山无疑是个极其合适的人选,这位马尾船政出身的海军将领,在南美独领一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