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洋药贸易风潮 (第2/3页)
地上泛滥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还是鸦片贸易的暴利和利益链。
从虎门销烟开始,看到鸦片对国经济掠夺本质的林则徐这一代当时的脊梁人物曾经奋力抗争过,只是,在英国人的坚船利炮和朝堂上软弱的满清权贵的共同利益下,这样的禁烟行动显然不会有任何结果。
更有甚者,当时候朝堂上的满清权贵和一部分大官僚竟然想出了一个愚不可及的主意。他们竟然提出一个“国人的鸦片贸易战”,而这其的理论基础十分简单……英国人运来鸦片掠夺国人的银,那我们就自己种植鸦片来自给自足,洋人那就赚不到钱了!
这道理听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这个愚蠢主意最后的结果,完全没能靠本土鸦片来驱逐印度鸦片,当初相对昂贵的鸦片价格大幅度下降,种植鸦片的农民迅速成为了而鸦片这种毒品则迅速泛滥。从城市到农村、从衙门到皇宫,毒品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正当消费。
而迅速扩大的消费群体,往往种植的农民就成为了瘾君的一员。而鸦片收益迅速膨胀,促使了社会的动荡日益加剧,很快,这种愚蠢的主意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禁烟,非但丰厚的鸦片贸易税流失了,而且还刺激的鸦片的进口和走私,而不禁烟,摆在那里的事实,这让政府的所作所为有失公允。
现在还在施行的各省洋药厘金。在各省地方税收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也是鸦片在国内无法被禁绝的一个根本原因!现在,大烟除了在两广因为秦铠的故意刁难,市场严重萎缩,而在其他通商口岸、乃至于内陆省份,这洋药厘和所带来的衍生产业依然十分的兴旺。
这一轮舆论的推波助澜之下。两广总督府、闽浙总督府首先首先宣布要彻查洋药鸦片的毒性,暗示将不容许鸦片在境内通商口岸销售,而直隶总督周馥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立刻表态,不过,受李堂左右的《天津时报》却耐人寻味的发表了一篇讨论鸦片贸易存在合理性的章,章在反复推演后,最终提出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鸦片贸易的这种方案。
这个方案显然代表了现在新政府一部分官僚的意见,但是,很显然,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