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康梁出世 (第2/3页)
宗教有神的意志,而孔孟之道却无神、只有人,他是人行为准则的探索,是为人的哲学。
即便是他自己所处的那时代,马列哲学、西方哲学盛行的年代,孔孟先贤的处世之道依然盛行,盲目的排外或者排斥传统都是愚蠢的,只有在诠释“国民”二字的体系下,才能使国达到新的明高度。
不过,现在这时代,君权和封建的势力依然是异常强大,这是套在人民精神上的枷锁,要打破这个旧时代,首先就是要打破这精神上的枷锁,而这任务,显然靠秦铠一人之力,或者靠着秦铠手的军队,根本无法完成。
他赞许的冲着那年轻人点点头,有冲着其他跃跃欲试要发言的学招招手,“诸位学,你们的报纸我看过一些,忧国忧民之心,我十分赞赏,很多学发表了对泰西体制、学术的见解,非常精彩,但是,我希望你们去深入了解我们百姓、了解广东的体制后,再提出你们的见解,这样的话,将会更加精辟,我还是那句话,实事求是才是做学问的态度。”
这时候,下面另外有一个年纪甚轻、约莫也就十三四岁的学举手示意要发言,秦铠自然点头,“这位学,对我刚才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嘛?”
这少年忙起身说道:“大人,学生家在广东新会,这两年城里的富商也开办工厂,招募工人,但是薪水很低,仅够维持家用而已,我曾疑惑于此,若是商人皆以此为范例,百姓何以致富?”
这问题一提出,倒是十分的尖锐和有见地,就连旁边坐着的赵烈也捋须点头,很显然,这个问题,赵烈也想过的,在秦大总督的国家主义里,对于商人疯狂逐利行为也是明确反对的,而国传统重儒轻商也是对于商业本质的排斥。
秦铠听了也是颇有些意外,看来两广之地确实能出人才,这小学年纪不大,见识倒也不浅,他略一思索,便解释道:“国家主义,当以国之利益在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浅显哲理,先贤早就明断了结论,商人逐利,这是行商的根本,但若是过了度,自然需要官府来协调,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极度的逐利行为,若是欺行霸市的奸商,必然严惩!”
说道这里,秦铠顿了顿,今天既然说道这商品经济了,自然要给这些学点个醒,“诸位学,即便是泰西诸国,国家强盛的途径也各不相同,所以切忌生搬硬套,一方土地养一方人,适合我们国人的,才是最好的办法!”
秦铠所言时间不长,但绝对称得上是字字珠玑,这都是后世共和国曲折崛起之路的精华,这些学一个个都听得兴奋不已,往日对这位高高在上、神龙难见的总督大人,他们都是从拜读学校的教科书才感受到总督大人的博学,今日尽然有机会坐在客堂上亲自请教,一个个都争相发言。
而秦铠对于涌现出这些年轻人也是十分高兴,国人从来不缺乏智者,自己开创这这片天地,有这些新生力量的加入,无疑是将会大大的促进社会的变革,潜移默化,就能为颠覆这个旧王朝做好准备。
秦铠很满意的一个个询问学们的名字,这可是新生力量,需要好好培养,而之前那个广东新会籍的少年学也十分激动的说出来自己的名字,“大人,我叫梁启超,字卓如!”
秦大总督虽然见惯了名人,当时也被雷的不轻,这小娃娃竟然是梁启超,没想到自己的新学风暴席卷两广,这位原本因应该在家苦读圣贤书准备应试的小娃娃也被卷入了新学的大潮之,看起来这位9岁能写千字的神童,这科举之路定然是被自己给毁了……嘿嘿。
想到自己还非常娴熟的剽窃了这小娃娃的一个著名词汇――华民族,这也是梁启超第一个提出这个华夏大统的概念,这孩有培养前途,现在既然落入了自己的魔掌,那可就不能让他再去求学于那嘴夸夸的康南海了。
这场气氛热烈的谈话,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秦铠笑眯眯的一一和他们握手鼓励两句,同时向他们每人赠送一套秦大总督签名的《论国家主义》的单行本小册,这些学的粉丝值立刻就暴涨几百万点。
而之后接见那些非正规小报的编撰者时,让秦铠大跌眼镜的事情再次发生了,这一群体里,七成为旧式人,三成倒是新学学生,他之前看过一些山寨的小报,由于缺乏南洋体系的支持,只有其一两张是印刷而成的,大多数都是手抄笔誊而成。
其言论也颇有些特立独行,既有尊孔学说的,也有高唱西方民主的,至于君主立宪之类的论调更是混迹其,相对于“新青年社”这种有组织的小报,这些报纸可谓是完完全全的野路,秦铠倒也没有一棍打死的意思,但是任其随意发展也是万万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