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56章 不一样的谈判(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56章 不一样的谈判(一) (第2/3页)

么重罪而非是平定了朝鲜的乱局而这切的由来,说来却是因为礼亲王世铎在禀报朝鲜之事后,太后朗为北方兵事未了,这朝鲜又闹出乱颇为不喜。

    北方那位勘边钦差也是位高权重之辈,南征北战,刚刚又为大清夺回了一处祖宗之地,虽然闹腾的挺厉害,还和黑龙江将军绪闹翻了,不过这秦烈风那已经是一品大员,是朝廷堪用的人才,朝堂之上为这位秦总督摇旗呐喊之辈可不在少数,所以,再怎么闹腾,只要不出乱,宫里也由得他去。

    你这小小的五品营办在朝鲜镇守也不安分,这次闹腾出这么大动静来,不就是几个朝鲜人闹腾新政嘛,这袁世凯倒好,一下把朝鲜王室、日本使馆都给报销了,这下日本人总算找到了借口,千不该、万不该去拆了人家日本使馆嘛!

    至于袁慰庭奏报的,日本驻军袭杀朝鲜王室、日本公使烧毁使馆之说,非但日本人矢口否认,这朝堂上的这些官老爷们竟然也觉得日本人的说法似乎更为合理一些,哪有人吃饱了没事自己烧死自己的・这多数是袁慰庭处事不当所致。

    伊藤在北京抗议了两日,庆郡王奕代表军机处带来消息,说是已经派遣吏部吴大、续昌赴朝鲜勘查,而吏部吴大与左督御史洪显交好・不◆前弹劾袁世凯妄启衅端也是附议的,这样的调查,人还未出,这结果却已经是人人皆知。

    还在朝鲜以三营.兵力苦苦支撑的袁慰庭自然不知自己霉运罩头,朝鲜王李和朝鲜大臣现在都一致站在大清一边,而汉城的军备都被他全盘掌控,虽然南洋水师已经离开仁川港・但是当日南洋水师军势之威,已然深深的影响着朝鲜的局势。

    唯一让袁世凯颇感郁闷的是,战时不敢出现的日本陆军,竟然在双方开始和谈之后,搭乘英国商船堂而皇之的从仁川港登陆了,新任日本公使井上馨领兵进入汉城西门外京畿道,竟然公开钳制汉城一侧的要道。

    井上馨更是胆大妄为的晋见了新的朝鲜小皇帝,朝鲜这帮废物虽然对于日本人恨之入骨・但是日本人来了却战战兢兢完全没了脾气,老老实实的让井上馨咋呼了一通,直到袁世凯来了・这位袁慰庭立刻把朝鲜王室之死的屎盆扣在日本人脑袋上。

    双方毫无结果的争论了一番之后,自然是不欢而散,这种情况下,哪有争辩的必要,完谁的拳头更大些,而现在袁世凯掌控了3营庆字军近1500人,又有地利,自然毫不惧怕日本人,井上馨那是也是知道自己并无胜算,所以也只是逞口舌之利。

    不过・借着伊藤博在北京城的抗议,日本人终于轻松的完成了重返朝鲜的目的,这让处心积虑要把朝鲜纳入大清掌控的袁世凯极度不爽,他立刻派人连夜送奏章到直隶总督衙门面呈李堂,力陈必须尽快让朝廷派人在朝鲜监国,日后方可借势将朝鲜归入大清版图。

    只是李堂大人要操劳的事情实在不少・吴长庆刚死,让堂大人唏嘘之余,噩耗再次传来,湖广总督张树声病逝,虽然张树声在位之时,因平定申甲之乱与李堂心生嫌隙,但他毕竟是淮军老臣,由他在,淮军在朝堂上嗓门也要大几分。

    事出突然,李堂忙乎着张罗人手,布局淮军的大势,在商议之后,奏章已经呈报宫内,举荐周馥担任刚刚出缺的湖广总督之位……而袁世凯的朝鲜密奏只是藩属国的琐碎之事,李堂看了之后根本未曾放在心上,这谋人之国的事情,对于他这个位极人臣之顶的大佬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不断壮大淮军的力量,才是立足朝堂的根本。

    而伊藤博接踵而来,要求谈判解决朝鲜问题,并且提出三条谈判议案,一、清军从朝鲜撤出,二、惩办打伤日军的清军官兵,对受害的日本商民赔偿损失。三、以清军驻朝人数为限,增加日本在朝驻军。

    日本咄咄逼人的架势,俨然日本是这次朝鲜政变的受害者,而恰恰让世人看不懂的事实是,这个愚蠢的朝廷竟然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不以自家官员的奏章为凭证,也不以藩属国朝鲜的表张来作为依据,而是听信各国公使和日本人的自辩。

    更愚蠢的事情还在后面,吏部吴大、续昌赴朝鲜勘查,人还未出大沽码头呢,这边李堂已经在满清朝廷迅平息外交纠纷思想的指示下,双方已经展开了关于朝鲜未来控制问题的谈判。

    当然,谈判,李堂直言朝鲜是清朝的“藩国”,清军驻“藩国”与日本无干,对平乱时伤及日兵一事,这里有袁世凯和朝鲜王的折,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挑起事件的完全是日本方面,责不在我,而对伊藤提出的清兵伤害了日本商民,更是查无实证,一口否决了伊藤的赔偿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