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恶魔故事 (第2/3页)
艘老爷铁甲舰只有11节多的航……鬼使神差,布朗上校下达了的命令:“改变直航方向,切外弧线贴近杜居土路因号”
接到这个命令的大副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这艘战舰的度最慢,还切这弧度最大的外弧,不是没事干找远路走嘛不过此时可不是讨论这线路问题的时候,阿塔朗特号铁甲舰立刻稍稍变向,向着友军的航道靠拢过去
而杜居土路因号、侦察号此时只接到旗舰来“敌方有援军”的警示,并没有任何命令,自然还是全拦截起“武”号
此时,法军舰队从南向北以外弧度的阵型向前突进,突前的最外弧线上的侦查号利用自己度上的优势,已经将与武舰的距离拉近到了四千多米,这对于侦查号而言,敌方已经进入了己方2oomm舰炮的有效射击范围,虽然并非最佳射击距离
而最内侧那个弧线上的阿塔朗特号与武舰的距离还在千米外,在阿塔朗特号和侦查号之间的杜居土路因号二等巡洋舰也利用自己不慢的船拉近和武舰的距离低于5千米了,这距离也以进入了它船上安装的双联24omm重炮的射击范围
而此时与法国舰队相反的方向,5o1舰正在全赶来,选择这个角度过来就是要利用视距上的差异,使得自己能率先攻击敌舰的一翼,吕翰虽然对于己方的战舰信心十足,不过他可没打算把5o1舰弄成炮弹磁铁,以他的想法,最好一炮都不吃,那才是最佳战术
而作为全军的脑,秦铠这会儿却猫在射击指挥室内,射击军官陈英正在此时正在不断的观测的前方已经出现的第一艘法国战舰另外几名射击军官正在大声复述这舰测距点、舰尾测距点的数据
“一号位报告,距离8千2oo米,误差概率25o米”
“三号位报告,测距8千5oo米,误差概率33o米”
陈英一边观测一边报出了自己的数据,“测距8千17o米,误差概率12o米”
旁边的一个军官已经拿着铅笔奋笔疾书,记录了三组数据,很快第二次测距数据又从一号观测点、三号观测点传了过来,当第五组数据传递过来时,双方战舰距离已经缩短到了第一轮炮击打响了
侦查号巡洋舰是法国1i11y高巡洋舰的第一艘,虽然为了整体的度和减轻船重,还是使用了钢制龙骨和双层木壳的构造,但是在船上的重要部位,还是使用的铁甲防护,舰桥、弹药库、锅炉房都安装了9omm的锻造钢板
战舰上的主炮为船的一门2oomm25倍径的露台式后膛重炮,另外在船腰部位安装了两门15omm炮廓射炮,船尾则是一门18omm的露台火炮
不过由于之后造船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用薄型钢板的巡洋舰一样在侦查号的吨位实现同样的船,所以,相同级别的巡洋舰仅有两艘,之后全面改为钢制战舰
当全推进的侦查号将距离接近4千米时,经过简单测距后,指挥官苏科多校已经命令进行第一轮的炮击,当然,在以15节的度追击时,射击要命4千米外的同样也在高移动的敌舰,这概率相比日后彩票的概率也差不了多少
不过这一炮虽然毫无参照依据,但是准头算起来还真的不错炮弹呼啸的划过天空,落在武舰右弦左后大约3oo米的地方,剧烈爆炸的开花炮弹掀起一个大浪花
而紧随着侦查号起炮击的是杜居土路因号巡洋舰,它也将距离拉近到了5公里之内,作为法国巡洋舰的大块头,二等巡洋舰杜居土路因号排水量达到35oo吨
而法国人对这个duguay-t肉in的名字可谓是情有独钟,从19世纪初到二战结束的一百余年里,先后有四艘战舰被命名为杜居土路因号,而现在这艘则是1878年才下水的,由法国大西洋造船厂完成装配的战舰
拥有35oo吨位、14节航,船体为双层船壳,内部mm的柚木船壳、外部为3omm的铁板,在有效减轻钢壳重量的前提下,又使得船只获得了不错的防护力,为优秀的设计在于采用船面旋台的炮座设计
所谓的船面旋台,就是用铁板围成圆形的炮台,顶上铺设平甲,类似钢铁“罐头”,“罐头”里面布置火炮炮台下方装有一套旋转机构,通过转动整个炮台,从而让炮台里的火炮可以“四面射击”,显然他具备后世炮塔的一些先进特点,比如炮随台动,火炮本身不动,具有极大的射击角度
而且杜居土路因号的船面旋台为了避免后方的火炮视角关系无法攻击船前方的目标,所以进行了一番改造,两座旋台错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