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决策千里之外 (第2/3页)
雅男,这位丁日昌是认识的,李堂大人的首席幕僚周馥周务山,天津海关道台,淮军跟随堂大人最久的就是此君了。他下手的一名三十来岁书生模样的男,天津知府陈定,这也是堂大人的亲信人物。
李堂眼睛半开半闭,他个颇高却毫无高位者的那种体型发福的趋势,他敏锐的目光落在丁日昌身上,颇有玩味的问道:“禹生兄,你递的这份折份量不轻啊!马尾船政那一摊就没法维持着嘛?”
丁日昌与李堂同年,而且同为当年曾大帅帐下听用,两人关系可谓莫逆之交,他放下茶杯赞道,“堂大人,你这里的龙井新茶果然好的很啊,若是其掺着些个烂杂草,那可就失了品相罗!”
“禹生兄是打定主意啦?”
“确是如此!堂大人,我此番带来了你感兴趣的好消息,大人托付于我的火炮局,今可制造新式420磅之重炮!”
李堂半闭的眼睛忽然一亮,火炮这等西洋利器,平日里也是他最关心的东西,虽然他对于技术性的东西并不精通,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与各国领事频繁接触,他自然很明白这420磅的重炮意味着什么。
几天前,法国公使宝海刚刚来拜见过他,乘坐的正是法国远东海军的主力战舰“凯旋号”,随行的法国海军少将洋洋得意地介绍着这艘今年刚刚下水4558吨的铁甲战船,引起了陪同的北洋水师管带们的注意。
而这艘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铁甲舰除了铁甲外,最大的亮点就在于6门390磅(239mm25倍口径)的重炮。
李堂一直沉重的神情似乎有了一丝舒展,他微微点点头,重新拿起那份折。
“丁大人,您说的这重炮就是随船运来的那一尊吧?”对面坐着的周馥抬头问道。
“务山,正是,已经在马尾试过炮了,威力惊人!老夫在任之际,能看到如此神器诞生,真是倍感欣慰啊,真是天佑大清啊!”丁日昌不无得意的回答道。
“丁大人正是调度有方啊,这炮局不过操办数月就有如此成果!”周馥那是从曾国藩时代就跟着李堂的人物,自然明白这开花大炮在堂大人心的位置,也正是看到洋人开花大炮的威力,堂大人才下了这洋务的决心,江南制造局才得以诞生。
一旁的天津知府陈定也瞅准了几回,赶忙跟丁日昌搭上几句,这同为淮军系的大佬,今日有如此大功,这报上朝廷,小皇帝自然是不明白其好处的,但是太后可是个明白人,被洋人大炮逼着逃离北京的旧事可过去才20年都不到。
如此看来,丁日昌此番必定有朝廷封赏,还有堂大人撑腰,这二品的巡抚说不得要升上一升。
“务山、景元,你们也看看禹生的折吧,”李堂这会儿显然有了些想法,终于开口说话了,他把折也转给了周馥,不误感慨的说道:“禹生要扩大马尾船政的规模,若此巨炮量产,那可就是天佑大清啦!”
那份折在两位北洋系重臣间传阅后,陈定倒是先发话了,“堂大人、丁大人,这真是国之利器啊,是不是可以将工匠和机器转到江南制造局?那可是我们淮军的重地。”
丁日昌没有说话,他坐镇马尾船政,那是淮军、湘军双方妥协的结果,这其自然还涉及到现在还在新疆和俄国长毛干架的左大帅。
“不可,左季高与我议定的,这马尾船政之事不可轻动,这是国家之事,无湘军淮军之分。”李堂神色一肃,只要有丁日昌在,这马尾船政自然还在掌控之,马上否决了这提案。
周馥拿着折看的很仔细,很快就明白了李堂的意思,“丁大人,此番论功,你只说了一人,就是这福建布政司允判秦铠,不若调此人到江南制造局做火炮局之督办,给补个通政司的参议的实职,那也算是堂大人的厚爱了。”
丁日昌一愣,这提议对于秦铠确实非常优厚,不过与他之前承诺秦铠的却相去甚远,“务山,不瞒你说,这秦铠乃泰西归来报国的学,颇有真才,不过他却专志于工业兴国和读书育人,若是调江南局为官,我恐其不愿意为之!”
丁日昌所言,李堂也颇觉怪异,不过他立刻想到了折丁日昌保举秦铠是福宁府同知州兼任马尾船政督办,想来这是丁日昌的爱将,必不肯轻易外放,他微微一笑,说道:“禹生兄,那就依你的意思办吧,明日我即行,将折转呈皇上!不过你可要加紧造炮,一年内至少给我10门巨炮,我放于大沽口炮台,永镇我大清江山!”
“多谢堂大人,还有那份贪腐弹劾的折,堂大人你看如何处置?”丁日昌那深谙官场之道,这办事就要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把事情都摆平了,否则凡事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