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照相的问题 (第2/3页)
隆基设立的职位,第一任京兆尹叫孟温礼,而这个古城是按照贞观末期的一些特点来建造的,官署自然只能唐朝初年的设定,称雍州府,不可否认,这里面的建筑风格和生活业态具有一些开元盛世的特色,但是为了映衬今天的时代,设计者估计想表现的是贞观时期的蓬勃展和蒸蒸向上,那是一个经济和化都大跨越向前的时期”。
其实哪里是设计者想表现,就是陈康杰自己需要这种意思,他觉得根据每一个朝代的展阶段,今天和一千多年前的贞观时期很像,所以将历史时间段选为贞观末期,只是为了表现唐都的辉煌,也不免加入了一些开元盛世的元素。
陈康杰的一席话将众人说得一愣一愣的,主要并不是因为陈康杰历史知识的渊博,主要是陈康杰将那个时期和90年代期的今天做了结合。
“蔡斌同志,我看啊,我们大家真该加强学习了,有了这样的项目,我们地方官要是连这些都不知道,很惭愧啊”,就蔡斌很尴尬的时候,何宝国站了出来,他没有说‘你’,而是说‘我们’,那就证明起码他自己也不知道。
何宝国的话并没有让人认为他知识浅薄,反而觉得他坦荡,即为下属解了围,也表明了自己的态,一举两得,凸显他坦荡与务实的作风。
“我也不知道,近忙于工作,都很少看书了”,陈启刚附和道。
“你知道不知道不要紧,反正你们家小鬼知道,我们到央府衙里面
去看看,或许以后二位能够到书省,尚书省担任仆射或者书令哦”,何宝国与陈启刚都曾经是秦洪皓的下属,他与二位今天和他平起平坐的主官相处很随和,常常拿两位晚辈开玩笑。
秦洪皓这也是暗示他看好两位未来的前程。
“秦主任,能做到这雍州牧已经算是登天了,何敢去想那仆射和书令这样的枢大臣的高位?”,何宝国笑着摆摆手。
“我们既无房玄龄之才,也无杜如晦之智,又没有长孙无忌那样的关系,无尉迟恭和侯君集的勇武,岂敢有那种奢望,秦主任玩笑了”,陈启刚说出了贞观初年有功绩的五个人来反衬自己的渺小和庸碌。
对何宝国与陈启刚的话,秦洪皓笑而不答,只是闪动着智慧的双眼陈康杰的身上扫了几下。
说是那么说,大家也没有拒绝秦洪皓的提议,走进并不算特别宏大的尚书省与书省参观一份,对里面功能性的详细介绍,董思颖就没有抢了,而是由一位具体负责这一片的讲解员来讲解。
从央署衙出来,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唐城精美宏大的大明宫走去,走了好半天,终于来到了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前。
“眼前的这个建筑群让我们的耗费严重超资,历史上的大明宫为都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个足球场。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说实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