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作者是谁 (第2/3页)
“你们与志邦同志的那几篇章我看过,写得很好,很有远见”,老爷突然提到了他们三人联名发表的预测苏联解体的章。
“那就是说出一个普通党员的想法而已,说实话,小杰也是提供了建议的”,何保国实事求是的说道。
“嗯,好”,老爷只是简单的两个字就回到沙发上坐下来,搞得陈启刚与何保国搞不明白老爷说的“好”到底是指谁好。
第二天老爷他们要启程返回首都,所以陈康杰一家没有在矿务局招待所待多久,前后就两个来小时,两幅字被自己卷起来带走,等老爷他们走了之后,再找专门的师父装裱。陈康杰一回到家,就被自己的几个姐姐盘问那个郑玄是谁,为何自己会连这种偏的书都看。
陈康杰先是解释了郑玄乃何许人也,最后才说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多看点书没坏处,你没见到我走到哪都带着书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言之有理,等我的雪梦公司走上轨道后,我就去进修读书去”,陈玉芬点着头回应道。
“我早就建议过,你们三个老大还是抽空前去学习学习,平时在家也可以看书的嘛”,陈康杰偏着头说道。
。。。。。。
92年元宵节第二天上午,只火车再次戒严了,省内几乎能来的领导都来了,在黄振华的带领之下,欢送老爷回京。这次返回,在省内不再停靠,途只花40分钟加两次水就可以。
今天除了这些官员们能够来相送,当地的百姓欢送的队伍更是庞大,火车站周边几乎全部是人,老爷今天要离开,没有做多大的保密工作,从各级官员那里得知消息的人不在少数,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来了上万名群众亲眼送老爷离开。
老百姓是看不到老爷的,全部被主档在外围,但是他们感觉相隔很近,能看到他的专列,那也是一种感情的表达。老爷上车前,站在月台上对周围的百姓拱拱手,不管能不能被看见,他还是要感谢百姓对他的爱戴。犹如老百姓即便看不到他也要相送一样,这是历史性的一天,省电视台有一名摄影记者拍下了很多的镜头。
随着一声长的火车鸣笛,绿皮专列缓缓的开出只火车站,省内驻军派来的部队在只的任务算是结束了。滚滚的车轮,带着满载的收获和万民的期许返回首都,国内外都在盼望着老爷的这次南巡会形成一种发展意识,落实到各项件和指导方针之,西方媒体援引香港报纸的话说,这次南方之行的众多谈话将进一步震醒这条已经起步准备腾飞的巨龙,这个东方大国将从上到下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保守的思想会被春风吹散。
老爷回去了,他走访的各地干部群众都鼓足干劲准备新一轮的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干部正在结合地方谋划自己的定位,陈康杰也在整理这差不多一个月的亲身感受和目睹的种种,等整理好之后,再进行翻译出版。
今天临别之时,陈康杰悄悄的将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