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试验区再试验 (第2/3页)
一只铅笔在拇指上转来转去,显得很心不在焉,实则陈康杰是在思考领导们会有什么反应。
“你们有这个实力,但是其他企业呢?他们未必有这个实力啊,也许投资的那百十万,千万就是全部的资产,要是从再拿出很大的部分去做环保设施,不堪重负啊”,老爷还是从最实际的地方来考虑的。
“这确实是事实,所以我们可以适当降低一些标准,能轻度污染千万别重度污染,这样的话就能降低一些投入和成本,其次呢,我们可以从政策层面来补助企业的这方面投资,例如减免一定的税收,短期内来看,我们的财政收入会有一点损失,但是长期来看,也同样减少了我们治理环境的财政投入,这是成正比例的,第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会重视科技在生产的运用,提高我们的产业层次,不敢说要和西方平衡,起码也不能比他们低太多,我们可以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上位置,这对我们以后走上高端是很有积蓄作用的,第四呢,老百姓吃不饱没有幸福感,但是如果是蹲在厕所里吃肉,那也不是幸福感,我们要将目光看得长远一点”,陈康杰从四个方面去继续阐述自己的依据。
“有道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老爷沉思了一分钟之后,自言自语道。
“就是这个意思,咱们不能有了金山银山,却丢了绿水青山,而且还病体缠身”,陈康杰笑着竖起大拇指。
“你们水盘可以试验看看,甚至你们黔州都可以试验看看,要是你们这里都能成功,那全国就能成功,换句话说你们充当一个试点的角色”,老爷还是比较谨慎,做什么都喜欢找试点变成了我们国家的特色。
一句话,什么都没先例,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过检验可行了,才好在全国铺开而不至于会造成震荡,即便失败了,影响力也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行,我们黔州就充当这样的角色,我们的生态是很脆弱的,又是山区,很有典型的意义”,黄振华作为省里的一把手,勇敢的承担起了自己的角色。
从这里看得出来黄振华是很有胆量的,因为一旦提高环境标准,必然会流失一部分投资和发展速度。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黄振华也没有吃亏,黔州本来就偏僻落后,即便是降低标准了,也没有多少投资会来,要不然前面十来年怎么没外商来,大家都集到交通更便利得多、人口更稠密的沿海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还便于出口,所以黄振华一旦试验成功,那功不可没,就算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除了宏源这样的资金雄厚大鳄进来投资以外,他们根本就没有吸引多少像样的外资或者民营资本。
一句话,这是不会亏本的买卖,一本万利。陈康杰想明白这些之后,也不得不佩服黄书记的智慧。
不管怎么说,要是能拿出一个地方来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