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虎口拔牙 (第2/3页)
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各文化领域,对其他流派的传承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道家思想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道家起源于上古时期的虚空大帝和恒宇大帝,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道家思想的形成是以总结、发展、著典籍为主要路径,每一次思想的跳跃都经历了极其长时间的众人积累,这也再一次的凸显了道家的生命力。
道家人物既可入世建功;亦可功成弗居(功成身退),在历史长河中每当灾世来临之时,道家人物以一身浩然道气挑战灾难乱源,诛邪卫道,拨乱反正,也因此激荡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传奇篇章。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虽然在数百万年前,真武大帝打算以武道学说主导混沌宇宙,对于诸子百家大加打击,但是道家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武道学说虽说因为真武大帝的原因,成就了一门单独的存在,但是他脱胎于道家这个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
茅山道宗也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巨变,取长补短,集合仙道,武道两家所长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不但是茅山道宗,就算是整个修真大世界,所有宗派也跟着发生了变化,这才保住了三千大世界之中仅次于天界的第二大千世界。
“正主来了。”
杨修心中微动,立马站了起来,对着九玄道君微微一行礼,说道:“道君有礼了,请问道君可是来自于茅山道宗之人。”
九玄道君眉头微微一皱,他身为茅山道宗两大半神之一,走到哪里无不是被人当作祖宗一样供奉着,何曾被人如此轻视过。
刚要发怒,转念一想,重新恢复平静,心中默念一声无量道尊,伸出右手,右手一翻,一块和之前谢无道差不多的令牌出现在他的手中,令牌一边刻画着茅山二字,另一边刻画着九玄二字。
“原来是九玄道君当面。”杨修浑身一震,九玄道君的名号他也多少听闻过,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半神强者。
杨修说着从自己的怀中取出当初谢无道交给他的令牌递了上去说道:“道君,可曾认识这一块令牌。”
“宗主令,这真是宗主令、、、。”
九玄道君激动的结果令牌,双手微微颤抖,不由长嘘一口气。
这一枚宗主令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可不仅仅是茅山道宗每一任宗主的象征,其中更是记载了茅山道宗至高修炼经典《九天玄妙真经》。
这一本真经是传自中古之时茅山神王的无上典籍,九玄道君这一次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多谢小友归还我茅山道宗的宗主令,我九玄道君在此道谢了,好不知道小友如何称呼。”九玄道君客气的说道。
“在下杨修,拜见道君。”
“这一刻令牌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九玄道君稍微平息了自己心中的震撼之后,这才疑惑的问道。
杨修自然也不隐瞒,于是便把自己和天子在地府之中遇到谢无道的经过一一说给了九玄道君。
九玄道君当即叹息一口气,摇摇头说道:“无道贤侄,情之一字真是害人不浅啊!”
“对了,你说你凝练成了辟邪雷心。”
九玄道君一把朝着杨修抓了过去,杨修就像是一只小鸡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