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48章 试探,自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448章 试探,自荐 (第3/3页)



    “喛,过谦了,那可不是什么薄礼,那可是厚礼!吾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长史公喜欢就好。”

    寒喧过后,李胜看着贾充几次欲言又止的神情,主动问道:

    “公闾此次送了这么多的礼,想来不仅仅是祝贺这般简单吧?”

    贾充连忙起身拱手行礼:

    “长史公明鉴,充确还有些许私心。”

    “喛,见外了不是?”看在厚礼的份上,李胜摆了摆手,和颜悦色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什么公的私的,但讲就是。”

    “是,谢过长史公。”贾充顿了一下,似乎是筹措语言,然后说道,“长史公也知道,自家父去世后,充虽受厚恩,得以嗣爵。”

    “然这么些年,充虽有建功之心,却一直浑浑碌碌,无有所为,愧对大魏厚禄,无颜面对先父。”

    “听闻长史公受大将军重托,要前去河北残军安抚人心,充不才,愿意毛遂自荐,助长史公一臂之力,为公前驱。”

    “哦?”李胜有些意外,“公闾身为尚书郎,居清贵之职,竟然不愿意坐堂,却想去面对那些军中鄙夫?”

    贾充苦笑:

    “虽是清贵,然则不肖,每逢家祭,不敢告父。”

    李胜一怔,然后长叹:

    “常闻公闾以孝闻天下,如今见之,果然如此。”

    当年石亭一战,贾逵救了曹休反而被曹休当众羞辱。

    事后,两人同时上奏相互弹劾对方。

    对此,曹叡虽明知贾逵正直,但他因为需要倚重宗亲曹休,故而判定两人都无过错。

    但事实上,石亭一战魏国的损失极为惨重,将士被斩杀万余,失踪无数,车乘万余辆,牛马驴等牲畜数万。

    物资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魏国经此一战,在东线彻底丧失了对吴国的主动权。

    攻守易形之后,从此吴国毫无顾忌年年北犯——幸亏有孙大帝这个合肥战神,魏国东线这才得已避免局势持续恶化。

    只是西线又有季汉的巨大压力,魏国在此战后除了倚靠合肥阻挡孙权进犯,别无他法。

    贾逵作为沙场老将,在石亭惨败后就已经料到了魏国江淮一带将来所要面临的恶劣局势。

    唯一料错的,就是合肥战神的表现,以及东吴世家的进取心。

    若非孙大帝,按正常情况,魏国江淮一带甚至有沦陷的风险。

    所以当他看到犯下大错的曹休非但没有受到丝毫处罚,甚至还被皇帝特意派特使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愈加隆重,气急恨怒之下,同年就溘然长逝。

    贾逵死且死耳,但生前与曹休的恩怨却是没有那么轻易消除。

    曹休死后,其子曹肇深受曹叡宠爱,不但可以出入宫闱,而且还时常跟曹叡睡一起,甚至能随意穿曹叡的衣服。

    但贾逵之子贾充就不一样了。

    贾逵年老得子,死时贾充才十一岁,虽说居丧时就有孝名,然则仕途未免受其父与曹休恩怨的影响。

    再加上魏国局势这些年动荡不安,贾充这么多年了,也不过是个尚书郎。

    贾逵少孤家贫,但自为儿童,就戏弄常设部伍,立志为将领军。

    与其父相比,贾充这才有“每逢家祭,不敢告父”之言。

    李胜听到彼有其父之志,顿时肃然。

    曹休已经死了二十多年,甚至连其子曹肇都死了,如今又是大将军掌权,天然就排斥那些前朝遗老遗少。

    所以看在厚礼的份上,李胜倒也愿意给贾充这么个机会,于是他问道:

    “此次吾奉大将军之命,前往河北败军整军,干系甚大,汝可知晓?”

    “知道。”贾充点头,轻声说道,“贱内郭氏,乃是太原人氏,与那郭老将军更是同族,真要论起来,是要唤那郭老将军一声伯父的。”

    “如今太原沦陷,郭氏族人流离在外,不能相聚。若是长史公能让下官前去军中,与那郭老将军相见,代贱内一叙亲情,下官替贱内感激不尽。”

    “嗐!”不等贾充说完,李胜就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大迈步上前,抓住贾充的手,“吾竟是忘了公闾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郭老将军是谁?

    自然是郭淮。

    郭淮可是司马懿留在河北军的领军心腹。

    若是贾充当真能帮自己劝说郭淮,那么自己此次的目的,岂非又多了几分把握?

    想到这里,李胜握着贾充的手不禁又紧了紧,脸上也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公闾既有心报国,吾又岂会做个阻拦的恶人?你且放心,明日我就前去禀报大将军,举荐你为参军,随我一同前去军中,何如?”

    贾充大喜,连忙起身行礼:

    “充谢过长史公的提携大恩!”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