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高翔的奋斗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章 高翔的奋斗1 (第3/3页)

  舒坚哈哈大笑道“我家娘子我做主,还怕什么外人看见”。说完立即就在云娘粉嫩的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大步走向屋内。这时商家夫妇也出来了门口,一看眼前的情景,二老也是急忙扭头他看,避在一旁当作没看见,等到舒坚抱着云娘进屋后。商老夫人立即将大门带上,然后对还在发愣的林伯说道“林伯,这位是咱们家老爷,之前你没见过,所以才不认识,好了现在没事了,快去把院门关好,别让生人再进来”。

    俗话说小别胜新婚,加上舒坚本就是年轻力壮的好年华,所以回到家连丈母娘和老丈人都没招呼,就猴急似的抱着老婆先亲热。屋内云娘的卧室此刻是一片狼藉,衣衫散落一地,梳妆台的椅背上还斜挂着一条鲜红的肚兜,云娘鬓发散乱,娇喘连连,目光迷离,面若桃花。两条修长雪白的**,此刻正架在舒坚的肩膀上,两只粉嫩的玉兔随着舒坚强有力的冲击节奏前后跳跃。虽然是在白天,但是舒坚可不管那么多,差不多折腾了半个下午,这才鸣金收兵。

    等他收拾完毕后出来准备见过丈母娘和老丈人,这才发现老赵早就来了,都已经等候他一个多小时了。不过高翔没有来,老赵说高翔十天前和一个美国佬走了,据说他这次打算去美国,连林芳都没带去独自走的。舒坚立即让老赵将高翔最近的进展情况都说说。

    根据老赵的介绍,高翔和凌啸天合作的火柴厂早在去年年底就建成生产力,翔天公司出产的祝融牌火柴现在已经在桂东各个县城的大小杂货铺内出售。新建的榨油厂也顺利开始运转生产。

    去年八月,高翔带着林芳下到广州,联系上了孙明智和舒尔茨,在舒尔茨的介绍和帮助下,高翔和一家德国贝克商行进行了合作,由德国人出面,顺利的采购到了火柴厂的机器设备,但是由于化工行业还是新兴行业,原本打算建设的肥皂厂出人意料的寻找不到设备,高翔见状临时改变主意,转而将开办肥皂厂的想法改为榨油厂。之后他又去了香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迅速的和几家英国的公司达成了各种原材料的供应。

    高翔回到广州之后找来了孙明智,给了他五千两银票并交给他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招募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熟练技工和国外留学归来的学生,只要他们愿意,都可以招来梧州,哪怕没事干就当储备人才白养着他们都可以。广州是最早打开国门之地,这里的人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也较内地人强,虽然太平天国之后,上海和江浙异军突起,渐渐取代了广州的对外地位,但这里仍然是当下中国对外窗口。

    清末的中国还没有进入大工业时代,整个中国现代的工矿企业的数量是极为有限的,广州地区很可能是国内近代工厂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交通运输业也是这样,珠三角可以说是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方,不管是货运或者是客运。根据历史上的海关统计,清末全国有900多艘从事内河航运的轮船,有300艘左右在广东,其实就是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从1872年陈启沅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开始,二三十年间广东陆续出现了一批由中国人投资的,使用机器的缫丝,造纸,织布,玻璃,火柴,砖瓦,水泥,卷烟,榨油,碾米,食品等工厂,以及一批机器,船舶修造厂。高翔原本还想购买回更多的机器设备,但是苦于手中的资金有限,只好先期作罢,他得先想办法弄到足够的发展资金。经过此次的南下游历,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工业发展计划。

    1904年十一月,在粤港两地转悠了三个月的高翔,租用了一艘法国火轮,带着购买的机器设备和招募的三十多人的技术管理人员返回了梧州。随即用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安装完毕投入生产。对于火柴厂和榨油厂的管理和运营,高翔和凌啸天商议,必须由这次带回来的专职人才担任,自己两人作为股东只有监督权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