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灾后重建 (第2/3页)
拍着脑袋,可以决定的;也不是制定某某人,可以解决的。这还设计到了宋朝深层次的经济改革,税收改革。此时的大宋,处在休克状态,固然危险无比,可也是改革阻力最小的时刻。
此时必须将改革的大致论调定下,不必全部实行,但是至少要有未来三年,乃至是十年的经济计划。
这些都必须慎之又慎!
战场上输上一两场,没有什么,再打便可。只是此刻,若是出了差错,影响是致命的。
此时走在十字路口上,赵朴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没有注意不要紧,他是皇上;只要臣子,百姓有注意就行。
于是,赵朴很快让礼部贴出榜单,在一些府衙,一些重要的地点到处张贴,向民间征求意见,寻求解决之法。
这也算是一种政治作秀吧!
毕竟,这个时代明君多广开言路,四处纳谏,一副谦虚的样子,至于真的是不是谦虚,无人知道。
而这也算是另一种挖掘人才的方式。
何为人才?
有一技之能,有用处就是人才。
告示中写道,若有所得,可写成陈条或奏本,送到翰林院,翰林院设有专人整理读书人的陈条奏本,如果你的见解独到的话,陈条就能直接送到皇上的案头。若是皇上御览合意的话,可得面圣的机会,若再通过皇上亲自考核,立即可赐进士及第,并授官。
总之,想说就说,说错了不要紧;可是说好了,却可能封官。
随着,皇上广开言路,向民间广求意见,寻觅良才,引得读书人热情高涨,展开了热烈的辩论,四处找人切磋,不断上书。
而各种灾后重建的意见,搬到了案头,意见很多,方法无非是修生养息,或是加税,或是节俭等等。多数意见,赵朴只是一扫而过,就丢在了一边,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出彩的意见。
而赵朴也是开始整理这些意见,然后按照着自己的想法,大致的开始规划。
整个灾后重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短期内,主要侧重两点:一是要平仰物价,使粮食价格稳定,百姓吃得起饭;二是,要恢复基层机构,加大征税,使财政宽裕。
而平仰物价,需要发挥政府作用,还有大商人作用。总之一句话,粮食价格要下降,要让百姓买得起粮食,不然天上地下,没有人救得了你。
长期内,主要侧重于两点:一是,要打击**,肃清吏治,不要求人人是海瑞,但是至少要不阻碍国家发展;二是,积极进行实行计划经济,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引动,带动,快速恢复经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