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6章傲物则骨肉为陌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6章傲物则骨肉为陌路! (第2/3页)

能是硬着头皮去做。

    “是,陛下!只是……”赵大深心中又是庆幸,又是惶恐,但是不能拒绝,“只是,可有具体的章程!“

    “这个交给你,上面有大致的概括,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弥补!”赵朴从桌子上取过一个奏章递了过去。

    这个奏章上,写道:对贰臣。应该文武有别。文臣中,那些助纣为孽,为金军出谋划策,侵害百姓的文臣,罪不容恕。以离间为主,借助金人的手铲除,或者使金人心生疑心,不再重用;而对那些对百姓伤害不大,民愤不大的文臣,主要是招降为主,但是招降后的官职不可高于宋朝之时的官者;对贰臣中,有才能的,则是加以重用;而对无才有德之人,则是给予高官但不给于实职;对于无才无德之人,则是打击消灭为主。

    而对武将的政策是,在两军交战前,投诚的汉人军,财产不动,军队一半改编;在交战过程中,投诚汉人军,则是财产没收一半,军队全部改编;而交战后被俘的汉人军,则是以俘虏待遇,只能是充当苦力。

    对待贰臣的政策,以招降和离间为主,以刺杀为辅。要积极主动的出手,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贰臣投降。

    张邦昌的例子,只能是出现一次,第二次能否出现,一直是个谜团。

    赵朴可不指望,投降金军的文武大臣们,个个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那不现实;也不能指望文武们,个个都是张邦昌,亲自投降,哪也不现实;能做到当金国的官,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整天磨洋工,那就不错了。

    别整天玩空心思,想着如何杀汉人,那就不错了。

    历史上,范文臣、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何世人称他们为汉奸,即便是提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天朝时代,也是汉奸名声依旧。从来,没有人敢于给他们颁发“大一统勋章”,赞美他们为国家统一做贡献。

    就是因为他们干的事情,太缺德了。

    在乱世,清军势大,那时投降者无数,因为各种原因投降,情有可原,只能说无骨气,甘心当奴才,却称不上汉奸之名;可是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投降了金军之后,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