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离开扬州 (第3/3页)
个回马枪,夜袭扬州城,或是袭击皇帝卫队,那就悲剧了。因此护卫人马需要很多,宁可让扬州兵力空虚,也不能让皇上出现问题。
最后总算是拍板了,赵朴要离开扬州了。
而离开前,扬州的防务要处理好。虽然扬州不是好的根据地,有着各种缺点,但至少是一个赋税重地,南方的钱赋需要经过扬州,才能转入国库,是名符其实的钱口袋。八字军,前线的诸多部队,粮饷都要从这里来。
守江先守淮,扬州保全了,江南才安全。
扬州必须要重兵把守。
…………
此时的八字军,还是三万之众。
若不是赵朴一直提倡精兵策略,对于八字军的招募极为严格,此刻八字军即便是突破十万也有可能。
在精兵策略之下,八字军还是保持着瘦身状态,仅仅是三万之多,却也是大宋的最强之师,对战任何敌人,都有一战之力。
八字军一直坚持精兵战略,可是其他的部队,就没有这样严格了。
正所谓精兵,有精兵的好处;庸兵,也有庸兵的好处。精兵讲究的是少而精,讲究的是以一当十,在战斗中好似利刃,硬碰硬中压倒对手;而庸兵讲究数量取胜,靠着众多的数量,群殴而上,靠着人多势众,群殴死敌人。
精兵的成本较高,是烧钱玩意;可是庸兵就成本低廉了许多,反正到了战场上只是一次性消耗品,花太多钱,也没有意义。
在扬州,赵朴也招募了十万之众的厢军,算是二线部队,简称为扬州军。
扬州军,都是招募的扬州本地的破产农民,或是山东逃难而来的流民,都属于典型的无产阶级,三无人员。扬州军建立,本身就是为了较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将大量灾民招募其中,进行军事化管理,减少造反的可能。
这些破产的农民,或是有这些逃难而来的流民,多数是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女人。最后人数时达到了三十万,能够打仗的壮丁,仅仅有五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