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五十五章 寻找与万物共生的智慧 (第2/3页)
是嗜热菌蛋白在发挥作用,如同火山口生物在岩浆边缘保持的生机。他忽然明白,所谓“沙海淬火“,从来不是征服自然,而是在与极端的对话中,找到与万物共生的智慧。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沙尘,照在“天枢-III“的炮管上时,吴浩看见炮身的仿生沟槽里,不知何时落了粒沙打旺的种子。在昨夜的高温中,种子外壳被晒裂,露出了嫩绿色的芽尖——这株在钢铁与超导之间萌发的生命,像极了他们在戈壁创造的奇迹:于烈焰中扎根,在风沙里抽芽,终将长成守护这片土地的脊梁。
此时,基地的光伏阵列在晨雾中苏醒,每块板都在微微转动,追逐着第一缕晨光。远处的青年创新工作室里,林溪团队正调试着新的“沙行者“机器人,车身上的标语被晨光镀成金色:“让每个技术都扎根土壤“。吴浩知道,无论是沙尘暴中的坚守,还是高温下的突破,西北研发基地的每一次心跳,都在为国家的国防科技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那些在戈壁写下的代码、在实验室熬出的方案、在靶场留下的弹痕,终将化作守护家国的钢铁长城,在西北的沙海中,铸就永不褪色的传奇。
而在更远处的西北边防哨所,装备着“天枢-III“技术衍生出的小型储能系统,战士们再也不用在零下40℃的深夜摸黑更换电池;光伏板下的沙打旺已连成一片绿海,不仅固住了流沙,更滋养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吴浩望着眼前的一切,忽然想起周院士说的话:“你们种的不只是光伏板,是能扛住风沙的底气。“这底气,正从西北戈壁出发,像电磁炮的弹丸般,穿透时空的阻隔,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出科技强军的光芒。
第一场雨劈开了八月的一丝暑气。清晨六点,吴浩的工装裤腿刚沾上露水,就被零下五度的寒风冻得硬邦邦,膝盖弯曲时能听见布料摩擦的脆响。他蹲在“天枢-III“的炮管旁,呵出的白气在钛合金表面凝成霜花,指尖触到散热槽里未清理的沙粒,冰凉的触感透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