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四十四章 沉默的守卫 (第2/3页)
保温,让抢修的人能顺利接好接口。那时候戈壁零下三十度,每个人的睫毛上都结了霜,却没人说要撤。”他指着实验室角落的一个旧行军床,“那是小林去年住了半个月的地方,当时他为了盯线圈测试,直接把床搬来了,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醒了就测数据,饿了就啃馕。”
考察团在实验室待了近一个小时,直到夜色完全笼罩戈壁,才起身前往办公楼的座谈会。路上,周院士忽然拉住吴浩,轻声说:“刚才小林说的那些样品,还有李总工熬的夜,比任何技术参数都让我感动。搞国防科技,缺的从来不是聪明才智,是这份肯‘死磕’的韧劲。”
座谈会设在三楼的大会议室,投影仪已经打开,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天枢”和“天权”的测试画面。桌子上摆着刚泡好的热茶,杯口冒着白雾,驱散了戈壁夜晚的寒气。张副总率先发言,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上面记满了白天的观察记录:“‘天权’的速射能力和‘天枢’的远程打击,刚好能形成互补。我已经跟总部通了气,今年年底‘天权’列装时,优先配给边境的防空旅——那里的无人机袭扰多,有了‘天权’,战士们能少熬几个通宵。”
王总也跟着点头,手里翻着“天枢”的弹药参数表:“兵器工业集团可以配合你们做量产准备,特别是钨合金弹丸的生产线,我们有现成的设备,只需要调整下模具,就能满足‘天枢’的口径需求。”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炮管的特种钢,我们跟鞍钢的合作项目刚好出了新钢种,强度比原来的高20%,你们可以拿去测试下。”
周院士听得频频点头,最后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我今天在靶场说的‘戈壁铸剑’,不是随口说说。下个月,我会亲自把锦旗送到基地来,还要在科学院的期刊上写篇文章,好好讲讲你们的故事——讲讲那些超导线圈里的深夜,那些电枢样品上的纹路,还有那些在戈壁里啃着馕搞测试的年轻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