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二十二章 从这里出发,向光而行 (第2/3页)
续吸收阳光;那些在实验室里诞生的技术,会继续奔赴远方;那些年轻的身影,会继续在星光下赶路。而他要做的,就是站在这里,看着他们把梦想,种进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里,长出一片比星空更璀璨的未来。
联合实验室的牌子在智能工厂旁立起来时,李哲正蹲在 AGV小车旁调试传感器。戈壁的秋风卷着沙粒掠过光伏板,发出细碎的嗡鸣,像无数根琴弦在轻轻震颤。
“磁流变减震系统的参数出来了。”张小蕾把平板电脑递过来,屏幕上的波形图稳定得像湖面,“军车在模拟搓板路上跑了五十公里,颠簸幅度比国标低 62%。”
李哲指尖在屏幕上划了个圈,调出边防部队的反馈视频。画面里,巡逻车在结冰的界碑旁停下,战士们掀开后舱盖,保温箱里的热食还冒着白气。“以前冬天跑长途,饭菜送到哨所就冻成硬块了。”他忽然抬头,看见吴浩站在不远处,手里捏着份快递单——那是青海盐湖所寄来的菌株培养报告。
赵博士的耐盐碱菌在盐湖试种成功的消息,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基地里传开时,林博士正对着电磁炮的炮管出神。新研发的陶瓷涂层泛着暗哑的金属光泽,在高温电弧灼烧下依然平整如初。“上周打了三十发,炮管寿命比预期还长 17%。”他转身时,撞见周院士的学生们举着相机围着样品,眼里的兴奋像要溢出来。
深秋的戈壁难得落了场雨,魏兵在监控室里看着雨滴在光伏板上凝成细珠,顺着倾斜的角度汇成溪流,流进智能灌溉系统的储水箱。“‘昆仑’算准了这场雨,提前调整了储能单元的荷电状态。”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光是回收的雨水,就够胡杨林浇三天了。”
雨停时,吴浩在青年创新工作室遇见赵宇。小伙子正用 3D打印机制作机械臂的新零件,打印舱里飘出淡淡的树脂香。“残联的人来看过样品了,”赵宇举着刚成型的手掌模型,指尖的仿生皮肤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