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千二百一十章 遥遥领先的能源互联网调度中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四千二百一十章 遥遥领先的能源互联网调度中心 (第2/3页)

瞬间供电,肯定会跳闸。我们专门设计了‘脉冲储能池’,平时慢慢充电,发射时1.8秒内释放完能量,既不影响基地正常用电,又能保证炮口动能稳定。”

    他调出一段测试视频:“上个月实弹演练,连续12次速射,储能池的电压波动始终控制在5%以内。这技术不光能用在电磁炮上,未来舰艇的电磁弹射、激光武器,都得靠这种‘瞬时大功率’储能技术。”

    那位电网专家又追了个尖锐的问题:“这么复杂的系统,万一被黑客攻击怎么办?自主可控性如何?”

    “核心算法和芯片全是自己的。”吴浩调出系统架构图,“调度中枢用的是我们自研的‘昆仑’工业操作系统,搭载的是国产28纳米芯片,从底层代码到硬件设计,没有任何‘后门’。去年请了三批白帽黑客‘攻防演练’,连续攻击72小时,最多只攻破了外围的环境监测节点,核心调度模块纹丝不动。”

    他笑了笑补充道:“而且系统有‘自愈能力’。去年一次雷暴劈坏了3个光伏逆变器,系统没等维修人员到,自己就重新规划了电路,把受损区域的负载分到其他逆变器上,供电中断时间没超过15秒。”

    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正在缓缓爬升——“国际能源署能效评级”,旁边标注着“AAA+”。吴浩指着这曲线说:“目前全球能达到这个级别的能源互联网,不超过5座。但他们大多只做单一能源类型的调度,像我们这样8种能源深度耦合、军民两用的,还是独一份。”

    离开调度中心时,那位电网专家拉着吴浩的手不放:“你们这套调度算法,能不能给我们电网做个‘缩小版’?现在城市电网峰谷差越来越大,太需要这种‘智能大脑’了。”

    吴浩笑着点头说道:“我们正打算推民用版本,上海浦东的试点项目已经立项了,明年就能看到效果。”

    摆渡车继续前行,窗外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远处的风机缓缓转动。众人望着那片连绵的能源矩阵,忽然明白——这座戈壁上的基地,不光在造武器、种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