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零三章 成为下次军事科技革命的起点 (第3/3页)
,数据知识库也会接入国家军工数据平台。就像汪主任说的,别搞重复建设,把省下来的钱,多养几个啃硬骨头的科研团队。”
会议室的空调风拂过,吹起他额前的碎发。吴浩抬手按了按领口,笑容里带着年轻人的锐气,也有戈壁滩晒出来的实在:“说到底,这座基地能扎根,靠的是国家给的土壤,是上万名研究员愿意在沙漠里守着仪器过春节。各位今天的认可,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那些在实验室里盯着示波器熬白头的人,给那些在靶场顶着四十度高温回收弹体的年轻人。”
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拧开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瞬间,语气重归沉稳:“请各位放心,我们不会停下。
靶场要继续‘思考’,技术要继续‘融合’,而我们,继续做那个把论文写在戈壁上、把成果用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的人。”
话音落时,窗外的白杨叶恰好被风掀起,光斑在大屏幕的技术图谱上轻轻晃动,像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周院士摘下老花镜,用指腹轻轻敲了敲桌面,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欣慰:“好一个‘把论文写在戈壁上’。”
他缓缓站起身,环视全场,声音里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说道:“我年轻时总说,科研要耐得住‘坐冷板凳’,现在看,小吴你们不仅坐住了,还在戈壁滩上把板凳坐成了平台。”
他看向吴浩,眼神里的期许更浓了些,“刚才你说‘铺好路’,这条路,铺得踏实——既连着实验室的数据,也踩着祖国的土地,这才是真正的科研人该有的样子。”
张副总笑着端起茶杯,杯沿轻轻碰了碰桌面道:“我刚才还在想,该怎么总结今天的感受,现在听周院士一说,倒省了我的事。”
他看向在场的政府部门代表,语气郑重说道:“小吴说‘国家给的土壤’,这话没错,但能在盐碱地里种出庄稼,靠的是垦荒人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