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三章 窃玺调兵 (第2/3页)
”
“他也是维护多年的心血和祖宗基业而已,不愿看到一个昏聩之君败了江山。端王和简王他都看不上,所以直到临终,他没有留下任何关于新君的遗诏。”
赵颢点头:“还有什么需要老夫做的?”
赵孝骞想了想,道:“孩儿还需要兵部的一纸公文,至于枢密院那里,孩儿是枢密院副使,可以自己办妥。”
大宋对兵权看得极严,举凡调动兵马,需要官家,枢密院和兵部三者的公文,如今官家已逝,枢密院和兵部的公文却少不得,不然种建中率军南下必然会遇到各地官府的阻拦。
赵颢闻言却毫不犹豫地道:“兵部的公文,老夫去办,两日内可办妥。”
赵孝骞惊讶地道:“父王在兵部有熟人?”
赵颢神秘一笑:“算不上熟人,一个侍郎而已,多年前养的一条狗,自己手脚不干净被我拿捏了把柄,不敢不听话。”
赵孝骞好奇道:“朝堂里有多少人听命于父王?”
赵颢呵呵笑道:“不多,以后会给你惊喜的。”
赵孝骞忍不住朝他竖了竖大拇指,脱口赞道:“老奸巨猾!”
赵颢眯起了眼睛:“彼此彼此。”
父子对视,一脸的狼狈为奸。
…………
做事要做全,面面俱到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
谋定后动,首先必须取得一些重要人物的支持。
赵孝骞这时候最想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唐末的黄巢。
黄先生大义,一场起义杀尽了天下的世家门阀,从此中原王朝彻底摆脱了世家门阀的控制,科举渐盛,寒门崛起。
正因为此,赵孝骞走向皇位的路途少了天大的麻烦。
如果世家门阀还在的话,他恐怕根本不会有这个心思,太难了,比登天还难。
现在事情倒是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得到朝中重要人物,以及士商集团的支持,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还有一小半无法解决的,他身后的军队会帮他解决。
在王府里补了一觉,只睡了两三个时辰,赵孝骞便醒了。
穿戴官服后,赵孝骞又匆匆出了门,直奔枢密院而去。
自从被赵煦封为枢密副使以来,赵孝骞还没来过枢密院应差,毕竟他当时没把这个官职当回事儿,赵煦驾崩之前,赵孝骞已下定决心在汴京当个闲散王爷,不然做事太积极太上进的话,恐又惹人猜忌。
到了枢密院,里面的官员不多,只有一些主事和文吏在忙。
其他的官员包括曾布在内,大多进了宫,为赵煦守灵哭丧去了。
赵孝骞走进枢密院,里面的官吏见到他都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自从被封了副使一次都没来应差的殿下,今日却突然来了。
于是官吏们纷纷上前见礼,赵孝骞含笑与官吏们招呼。
走进枢密院正堂,堂内有禁军值守,赵孝骞一眼便见到堂内桌案上堆积如山的文书,以及笔墨砚台。
赵孝骞走到桌案前瞥了一眼,神情微微有些失望,他并未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