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章 它叫修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章 它叫修罗 (第2/3页)

初本原,可感而不可道和不可见[1];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1];三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标准。[1]

    “道”代表“究竟真实”,最后、最终、真正唯一、绝对的,就是究竟。

    老子像

    老子像

    “道”的概念代表两种性质:第一叫做内存性;第二叫做超越性。“道”的内存性,是指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离开“道”而存在,世界离开“道”,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更不要说维持了,因为“道生万物”,无一例外;另一方面,万物再如何变化,或消失或增加,“道”全不变,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道”的超越性。

    “道可道,非常道”,意即“道”,可以用言语表述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道”是指可以用言语表述。在文言中,“道”本来就有“说”的意思;

    “名,可名,非常名”,意即“名”,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就不是恒久的“名”。和上句同样用“常”,一个翻译为“永恒”,另一个却翻译成“恒久”,是因为只有“道”是真正的永恒,“名”只能说是恒久的,它和“道”不属于同一个层次。

    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有很深的含义在内。“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基础,它是本体,无法用言语表述;而“名”则是人的理解能力,没有人类就没有“名”。能够说一句话、制造一个概念,是因为有人可以理解。人类出现之前,说某样东西是恐龙、熊猫或老虎,根本毫无意义,它就是个生物,可以按照自然规律、食物链维持平衡就好,无所谓名不名。只因为人有理解能力,“名”才有出现的必要。

    老子体验到“道”之后,发现“道”不能说,就像老子第二十五章提到,“道”根本就没有名字,“强字之曰道”,只是勉强取个名字叫做“道”。今天读“道”读得容易,这其实是老子勉强说的,他认为“究竟真实”没有名字,但是要体验“道”时却不能不说,不然无法学到东西。因此从“永恒的道”可以觉悟的,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