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做实地调查 (第2/3页)
挑瓷泥卖,陈清秋一个女孩子又能坚持多久?
所以,当陈清秋提出每天给三角钱吃饭就不再放牛的时候,陈经国并没有将这事放在心里,他生气只是因为她没听他的话,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让他这个做父亲的伤了自尊。
早饭过后,陈清秋将单肩背的帆布书清理了一下,背上就去了大伯家,原来打算向大伯的女儿陈珊珊借单车,哪知人家平时跟她并不要好,这个时候也不打算借给她,一会儿说担心丢了,一会儿又担心摔坏了。
在这个年代,从镇里进出大南村的路小,除了走路外,就只有靠鸡公车与单车了,而单车也只有少量经济比较好的家庭买得起,陈家三兄弟中,就只有老大的女儿陈珊珊有一辆单车。
没借到单车,陈清秋只好走路去镇里。
俗话说:看到到,走到哭!陈清秋迈开大步走,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镇里,在一家小吃店里吃了一碗五分的凉草粉,补充了体力,稍作休息一了下,便开始逛大街。
在陈清秋重生之前,居洲市成为岭南有名的瓷乡,其大半的陶瓷制品来自于南头镇。
南头镇之所以会成为陶瓷重镇,是因为这个镇有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其制瓷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只是山地的地理位置限制着这里瓷业发展速度,后来开通了公路,铺了铁路,刺激了瓷业的发展,镇里的街道几乎都是瓷行,镇外工厂都是陶瓷厂。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的南头镇制瓷业还没兴起,大街上的瓷行稀稀拉拉就三五个,大部份店里没什么客人,其中一个叫南镇青花的瓷行客人最多,门前停了三辆拖拉机,“突突”地响,几个装卸工正在装货。
据陈清秋经验,瓷行就是工厂的展厅,是门面,如果展厅无人问津,那其后面的工厂也是惨淡经营。
陈清秋说自己是秦帆陶瓷厂的工人,因为老板想购买瓷泥,让她到街上来了解,通过与瓷行的员工攀谈,了解了许多这个时期的瓷业信息,特别是瓷泥价格,以及最新的练瓷泥工艺。
在这个时候,瓷泥的普遍价格是每吨一千五佰元,直接成本是每斤泥七角五分钱,如果需运输到大南村的话,用鸡公车运送,至少需十辆鸡公车,还要请三四个搬运工装卸货,装卸货时难免有些损耗,按推测,每斤泥的成本再往上浮两三分钱是要的,那每斤泥的成本接近八角钱。
可是,如果直接用大南村的瓷泥练制的话,根据秦帆土窑的练泥师傅所说,就算在十分原始的练泥手段下,每一百斤原土可以提练出六斤瓷泥,直接成本每斤一角七分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