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91章 车同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91章 车同轨 (第2/3页)

边修边用。”

    吕布跟贾诩定下了兴修直道、驰道的五年计划后,贾诩提醒道:“主公,若想让驰道发挥作用,必须颁布法令,严格执行车同轨。”

    “车同轨?”吕布在此之前,对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对于“车同轨”却不甚理解。

    后世那个郭沫若曾说,车同轨是统一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现在看来,绝对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一些人将“车同轨”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吕布心想,后世的现代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也未见有什么不妥,为什么秦朝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车子用六匹马来拉,这和普通的一匹或两匹马拉的车子车轮间距显然不会相同。

    吕布现在站在秦驰道上,原先对“车同轨”的疑问全都烟消云散。其实在战国时期,其他六国为了自己运输方便,也修筑了类似驰道的道路,就跟后世民国时期,各路军阀也都修建了自己的铁路,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下铁路的宽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车没法开到自己的地盘上来,后面解放了,国家高度统一,这一切不合理的现象也就随之消灭了,全国统一使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铁路轨距,1435mm。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车同轨,就是统一驰道双轨之间的距离了,以此来定马车的车轮间的距离,每辆车的两车轴之间的距离相等,全天下的马车都能开到任何一条驰道上,便于运输。

    吕布口述,贾诩补充,由秘书令路粹手书,向邺城朝廷上书,请求重修秦直道、秦驰道并重行车同轨之法,奏章里讲重修直道驰道对军民的重大意义简单扼要地进行了阐述。

    吕布这个表章肯定会得到深居邺城皇宫的天子刘辩、太后何莲的恩准,也会得到太傅卢植、太师蔡邕、太保马日磾执掌的内阁的批核,其实先斩后奏甚至根本不奏也是可以的,但吕布身为辅政大臣,本身的威严有很大程度都建立在他辅佐的朝廷是否值得人们尊重,若是连吕布自己都不把朝廷当回事,自行其是,日后吕布借助朝廷颁发的各种诏令也会被其他地方的诸侯无视,跟后世的联合国一样,美国挟天子以令诸侯,若是美国经常不把联合国放在眼里,自己擅自行动,久而久之,也没有那些国家把联合国放在眼里。

    贾诩指着地图上北地郡与上郡连接处:“主公,此处不可不取,不可不守。”

    吕布问道:“文和,这里很关键吗?”

    贾诩笑道:“主公,此处名为横岭,直道经河套草原来到此处,经横岭由北向南,直至横岭南端的甘泉山。横岭是一个巨大山脉,山区辽阔,支岭较多,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是延州、庆州以及关中的屏障,扼控着东西两侧的河谷大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横岭两侧的河谷大道,一个是长安通往延州的延川道,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