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9节 “山大王”的新势力 (第2/3页)
了今年该缴税的田产数量,还细心的核算了今后几年即将新增的田产数量,用漂亮的图表统计了出来,看得人一目了然、赏心悦目,当然了,最重要的是那可谓骇人的数量。
“王府小厮啊,希望学堂啊,果然不同凡响!”公叔瑾实心实意地夸赞道,他已从初次见识时的惊,到了现在的习惯,以至于将“清露有大才”的理念深深地刻入到了心,再也无法抹去,更重要的是,如今这些人,正在为朝廷效力,为他所用。
距清露在双岭村开办学堂,已过去了近十年,受过教育的孩子,最大的已年近三十,早已娶妻生子,他们或是远去西北在军任职,或是留在秦家村,为建设东北大粮仓添砖加瓦,还有些人,已成了秀才、举人、进士……学会了一技之长在家里种田、经商的,更是难以计数,连当年最小的睿儿和樱子,过了这个年,也有十三岁了,这不,正在为朝廷办差嘛!
而只要学堂在一天,这样的人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讲,是清露、秦怀恩和公叔睿的势力,在朝堂正逐渐地渗透。
这难怪对四皇子是否能成事,清露的态度会那般超然,实在是做为整个朝廷的“山大王”他们是有这个底气的!
此外,在西北和东北的折子,还出现了一个让公叔瑾既熟悉又陌生的称谓:“积分田”。
公叔瑾原本以为,秦怀恩以往在西北弄出来的大量积分田,已经全部分完了,西北和东北新增的这些,爱银子的清露会全部划归到自己的名下,哪怕是十年之后,西北新建的城池交朝廷了,开荒所得的田产清露也会留下,毕竟,当初“合同”那么写的!
尤其是秦怀恩现在已经是勋贵了,有千顷的免税额度,主要是现在军的积分制,和已完全“退休”的秦怀恩没什么关系了。
却没想到,无论是东北还是西北,清露依旧在不遗余力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