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章 红螺三绝,三悟爱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4章 红螺三绝,三悟爱情 (第2/3页)

游人热情地说。

    “多谢啦!”叶芊微笑着把相机给了那位游人,然后像小鸟一样依偎在了我的身边。

    快门“咔嚓、咔嚓”地响了起来。

    叶芊娇羞满面。

    “在古时候,”我在拍完照后对叶芊说,“夫妻树被称为连理枝,也称生死树,这是树林中与人类夫妻般相依的一种同根生的树!”

    “是的,”叶芊思索着说,“人常说,独木难成林,但红螺寺中的雄银杏树却有独木成林之势,因为它从根部长出了十个笔直笔直向上发展的枝干,而且这十个支干又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你知道吗?”

    “知道,”我微笑着说,“当地人相传,每换一个朝代,这棵雄银杏树就从根部长出一个新的支干,现在是十个支干和一个主干。”

    “那你知道为什么这两棵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吗?”叶芊一脸认真地问。

    “当然知道,”我呵呵一笑,“这两棵古银杏树,春天来了,就吐新芽;夏天来了,就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秋天来了,树叶金黄,把大雄宝殿衬托得辉煌壮观,惹人驻足,让人流连忘返。加上银杏树是孑遗植物,我国特有的植物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树种,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所以雌雄银杏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你知道的真多,”叶芊含情凝睇地说,“都快成活字典啦!”

    我微微一笑。

    我和叶芊边走边聊。

    眼前,开始出现大片大片的竹林。

    “山门前的这片竹林为元代云山禅师所栽植,”叶芊解释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你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御竹林吗?”

    “因为清康熙帝,”我认真地说,“清康熙32年,圣驾红螺寺降香,看到这片翠绿的竹林,便倍感新奇,于是就让身边的官员清点竹子的数量,结果为613株。清康熙帝临走前,叮嘱寺内的僧人和当地的官员要对竹林善加保护,以便日后常来观赏,后来人们就称这片竹林为御竹林。在竹林西北角,还有一个照原样恢复的观竹亭,当年清康熙帝就曾在原亭内设御座赏竹。红螺寺竹林四季常青,长势茂盛,有竹约百万株,被称为‘红螺三绝景’之一。”

    “红螺寺的竹子为黄槽京竹,”叶芊微笑着说,“就是俗称玉镶金:竹子整体为绿色,沟槽为黄色,称玉镶金,反之称金镶玉。”

    “那你知道为什么古人常将竹子比喻为君子吗?”我轻声地问叶芊。

    “竹是禾木科多年生植物,”叶芊认真地说,“中空有节常绿,因此古人将竹子人格化比喻为君子。正所谓:‘未曾出土先有节,即使凌云也虚心。’”

    “苏东坡也写过,”我思索着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你看看这些竹子,”叶芊说着指了指身旁的竹子,“它们都是一节一节地成长的。其实,爱情和竹子一样,常常也是一节一节成长的,是需要跳过一个个坎的。每过一道坎时,恋爱双方都会深深地感到那种自我失去保护的痛苦。这些坎中,有的容易跳过,有的却很难跳过,所以必须将力量集中到这一点上来,闯得过去就意味着爱情上了一个台阶;闯不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