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国学之争(第一更) (第2/3页)
来对现在所有学派,所有化的统称。”
“用来对现在所有学派,所有化的统称。”狂风道长神色一变,转头看了眼不远处同样神色变化的墨非,他等的就是唐昊语病。“唐大师,你那是何意思?照你的意思说,国学就是我们诸子百家的统称了?那我们道家,师掌门的儒家,墨掌门的墨家岂不是都成了你的弟子不成?”
一旁的周博听到心里一惊,看着已经有些变色的墨非,还有眼前的师恒道,自然之道坏菜了,周博不属于诸子百家任何一家,不过是想弘扬国学正统,延续民族精神财富,根本不想这些争权斗利之事,要是让其他几家都认为国学有一统他们之意,到时原本势微已经很是弱小的国学必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不等周博开口,唐昊却是不紧不慢的道。
“狂风道长,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
“哦?我说的话有些危言耸听了?你刚才之意不是说国学是所有学派,所有化的统称么?你那样的意思不也就是包含我三门的化以及学识了?”
“国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部经典。艺有大艺,小艺。小艺是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艺,就是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第二部分:诸子百家。包含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这里包含指的是学上的包含,而不是思想上的包含,各家有各家的思想,国学只是一个概念称呼而已,对外总不能称呼为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岂不是乱了套。”
“唐大师这话就错了,对外为何不能称为道家思想?我道家《道德经》、《周易》《太一生水》、《子》、《庄子》、《庚桑子》、《列子》、《韬》、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五行》、《主》、《明君》、《德圣》)、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黄帝内经》、《金人铭》、《巾几铭》、《语丛四》等等哪个不是经典名作?哪个不是对后世影响极大,我道家如何不能称之为一个自己的统称?姜尚、许由、巢父、范蠡、韩非子、黄石公、曹参、汉帝、汉景帝、窦太后、汲黯、王充、王导、谢安、李世民、李隆基、李白、李泌、刘基、傅山、严复、杨增新、颜廷利这些哪个不是我道家玄学代表之人?我道家为何需要被国学一统概念称呼?实为荒谬之谈。”
“狂风道长这话有理,我儒家孔子《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其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实际我儒家才应该为国之精粹,应该用以统称所有学。”
“师门主,此言差矣。”一旁的墨非却是开口了,声音有些怪异,听起来有些像是性之音,唐昊觉得有些奇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