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框架背景,仙侠根基 (第2/3页)
摧毁,第二种更重要,是修士这类高高在上的存在,尤其是他们的破坏,会带给“山下的世界”和寻常百姓的精神世界,带来不可磨灭以及极其持久的冲击。所以新书世界的架构必须宏大,甚至比之前那个“初版设定”还要扩大许多,这才能勉强达到一种“摇摆的、相对稳定的秩序”,使得新书里的仙侠世界变得可信度较高。
【个体的气数和王朝邦国的气运】+【世俗王朝文武两根支柱的儒家、兵家】+【诸子百家中的各种从龙派系】+【完整的神道体系】
这四者加在一起,也是凡人能够对抗、制衡练气士的重要原因。
附1,儒家经义,是要君子经常自省,感到良心不安,直至自己成为完人圣人。而佛教是让人感到心安,哪怕深陷苦难,不可自拔,也能够寄希望于来生来世。道教最无情,此“无情”是天道无情,心如止水,追求“死心”,所以需要恬淡寡欲,“不近人情”。
附2,“草木成精,尤为不易”,天生无窍穴。百年的妖怪,千年的草木精。
附3:世俗王朝的皇帝君王,拥有极大的刑赏权力。但是善人受罪、恶人享福的现象随处可见,宗教若是需要香火和信徒,那么就必然要回答这类人人关心的切身问题。
【来世说】,或者现实世界就有彼岸,即是乐土。
许多新兴宗教,流派复杂,品类不齐,不下数千种,“时生时灭”,昙花一现。
皇帝,只敢以“天子”自居。
【主角所在中土世界的大致背景】:
三教百家,九大王朝,十大正道宗门,十大魔教旁门,三山五湖四海等等。
儒家或者说儒教,是四座天下之一、“正气天下”的庙堂正统,把持了大半世俗王朝的权柄,以扶龙术或屠龙术、辅佐(操控)各朝君主,帮助帝王凝聚以及镇压一国气运。世间九大王朝,有五个皇帝的帝师,都是儒教圣人,其余有国师三人(两位道士,一位僧人),还有一人是霸气无双的女子武神。
在这座“正气天下”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儒教,拥有八大学宫和七十二座学院,遍布天下。儒士能够与天地共鸣,从而孕育“充沛心胸”的那股浩然正气,便可如皇帝君王那般口含天宪,定人生死,避退鬼神。
道教有三十六洞天(还有一个三十六小洞天,则并非道教独有,而是被各大势力瓜分殆尽),和七十二福地,祖庭分人间祖庭和玄都祖庭(后者位于另一座“青冥天下”之中,属于天上天),人间的道教祖庭有三个,分别是道德宗、龙虎山和丹霞山。洞天福地中处处皆有号称陆地神仙的真人真君坐镇,叩指问长生,一语可成谶,有鬼神莫测之神通。
佛门有这个天下有一八零八座净土佛国。
有僧人画地为牢,以求立地成佛;有僧人乞游千万里,只为落下心中那朵莲花;有僧人讲法,天女散花,顽石点头;有年轻僧人被誉为肉身菩萨,吃之得长生。
除此之外,还有诸子百家,例如一直在与儒家争夺扶龙地位的兵家,势力就极其庞大。兵家修士,成就大家境界者,无一不是战场万人敌,尤其是在沙场遗址、古战场这些地方,战力尤其强大,几乎无敌,这与僧人在净土佛国、道士在洞天福地得到法术加持,是一个道理。
阴阳家:分两种,一种是攀附真龙的附龙系成员,多在钦天监任职,观察天象、占星占卜、制定历书等等。还有一种散落在民间,散播各种歌谣谶纬,号称与朝廷的言官“共掌天下清议”,很大程度能够决定某位朝廷官员的口碑走势。
剑修:曾经剑道修士在正气天下无比昌盛,几乎可以说是“一枝独秀”的大好形势,压制得其余诸子百家全部抬不起头,但是不知为何,千年以降,剑道修士的境界成就越来越没有起色,很少出现超一流实力的剑仙。(这涉及到一个大内幕,因为以蛮荒南疆某地作为入口(突破口)的“荒凉天下”,在两座天下的交界边境上,有一道屹立万年的城墙,如今仍有十数万人(历史上称为刑徒、流徙之人)占据此地,为正气天下抵御荒凉天下里数万妖族的入侵。而这些人,十之八九都是杀力巨大的剑道修士,所以占据了天地间将近八分的剑道气运,随着近千年以来,荒凉天下开始逐渐结束群雄纷争的乱战格局,于是对那道被命名为“剑气”的城墙冲击越来越大,这使得十多万剑修无形中攫取了更多剑道气运,这才使得中土剑道修士,日渐式微,给人一种日薄西山的错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