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平京 第九十章 几家的抉择 (第2/3页)
天地初开神明胎盘所化,又有先祖以奇门遁甲之术附着周天命数,可算天下大势,一个变字,便是这天下将变,南北之变,莫苏之变,凌天宫与学府之变。”
陈茂域沉默冥思,手指在袖口中不断摸索,仰头看着在高架之上的那只木箱,轻声道:“南北之变是迟早的事,南唐沉寂了七年之久,也该再有动作,那支吹嘘了整十年可一手碾死我魏武卒的蜀强弓早该问世,只不过莫苏之变究竟是莫渡和苏承运,还是莫修缘与苏问。”
周不疑两手摊开说道:“天道也,只降下只言片语,作何解释都是人各有异,陛下只需遵循内心,莫苏之间,凌天宫与学府之间,该如何选择,臣等皆无异议。”
脸颊微动的陈茂域又踱步到木箱之下,似乎想从那木箱中的残存古籍中寻出些许,北魏.建国近二百年,原本是周朝边疆蛮夷,最终周朝分崩离析共分三国,以国都所在而成半城书的东晋,以中原肥硕之地而成就最强国西楚,北魏原本是三国中文不成武不就之列,竟成了三国中唯一一个延续到如今的帝国,绝非单凭君王贤明便可创如此之功,在周朝最后的历程中已现世百年的凌天宫成为继枯剑冢之后一直传承到如今的天道正统,北魏开国之初的四十五年发生了什么,为何历代史书中都寻不到只言片语,若其中真有凌天宫的影子,那为何高祖皇帝又遵循苏承运的建议创立了纵横学府,是否也正是因为此事才将凌天宫彻底逼离北魏,以及被称作文魏之乱的五年又发生了什么,为何一代明君文穆帝在励精图治了整整三十年,力排众议任命李居承为将踏平东晋三州,却在短短五年中变成了文人百姓口诛笔伐的昏君,而也是在那时纵横学府遭遇了百年大劫,是否又是一次选择上的摇摆。
“在李首辅进言册封茂川为岐王,赴沧州封地的前一日,我见到了苏承运。”陈茂域沉声说道。
“陛下那年多大。”周不疑轻笑道。
陈茂域吃惊的看着对方,好奇对方为何不问问苏承运究竟与自己说了什么,双手负在身后道:“刚过十五。”
“那还真是很小啊!”
“所以你是觉得我差了许多吗?要知道你十岁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游学九州,我可是比你整整年长了五岁,难不成担不起这天下的抉择吗?”陈茂域有些不悦的说道,并非真正生气,只是觉得无理,却又说不出如何无理。
周不疑仍是笑道:“不疑的才学从来不需要从旁人点评,因为从别人口中的认可始终都低人一等,所以陛下的抉择也当有如此自信。”
“自信吗?他给了我一个选择,一个可以比肩虞帝周王开创万世之功的机会,我一直相信着,直到苏问遇见了茂川,我才开始动摇,十五岁真的是很小,有些诱惑除了圣人寻常人果然还是经受不住,凌天宫想要再入我朝传教,我已经答应下了,不久后至少有一位大神官入朝,这次朕谁也不选,你们周家既然能够辅佐周王朝五百年,那就看看朕有没有这个可能。”陈茂域豪迈高语,亲手取下高架上的木箱,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