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白元庆 (第2/3页)
出来的东西,最多也就和其他国家的东西一个水平,还是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先不谈有钱老带队的航空航天事业,就说高铁这一项华夏的技术世界第一,怎么可能连一些基础的技术都做不出来呢?总归还是一点,底子太薄。
这些道理在华夏懂的人不多,甚至很多人都一直认为华夏产的东西就是不行,质量也不好,连自己国家的人不相信,又何谈让外国人信服呢?
在技术方面华夏人是普遍带有一种不自信的,可偏偏五千年的历史又给华夏人带来了一种大国心态。
在网上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华夏一个外国。我们要么不和别人比,要么就和最好的比。
军事比不上美利坚,电子比不上岛国,精工比不过德国,这么一比当然没有可比性啊,什么都和第一的比,不是废话么。
华夏人就喜欢把自己的每一个方面跟世界其他国家这个方面中最强的来比,差一点都不服,哪怕被人甩了三条街。
这样的国民心理,不实现伟大复兴,老天都不答应。
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还是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劲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惨以外,紧随其后的就是科学技术了。
总说投入了多少资金,却没有拿出什么显著技术,也没有什么科学大牛出现。
然而这其中的苦白元庆最清楚不过了,显著成果就是拿出来了,也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至于什么科学大牛,那就更别谈了,全世界又出现了几个?现在又有谁敢这么自称?或许霍金能算半个。
不过今年这种声音应该会减少一些吧?白庆元看着桌子上的一份报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报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试卷,以及整理好的资料说明。就算白庆元不是搞电子的,也知道这份资料中罗列的文件的重要性。虽然它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可以向民众证明,华夏科学界也不是吃干饭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学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并且有很多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那种,只不过这些成果于民众的生活无关,毕竟很少会有人关注学术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几年世界上又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这就和电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没什么民众知道,但是现在读过高中的人,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现在看来,原子电子的发现属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或许一百年以后这种名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会被写入教科,然后被后人称道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最后广为人所知。
但是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