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肖林备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正文 第三百零一章 肖林备战 (第2/3页)

产外,其它人和资源都用来生产五六式通用机枪了。坦克方面,研究一支进展哦都不打,虽然这次倾斜更大,但是想要仿制出四号坦克,还得要一年多的时间,看起来是赶不上大战了。

    没办法之下,肖林只能让研究组开启三号坦克的仿制计划。在1935年,德意志元首命令研制一种15吨的新型坦克。研制人员将一种新型的装甲车装备了两挺MG34机枪和37mm或50mm火炮后改装为坦克。古德LIAN将军为新组建的装甲师装备了大量的该型坦克,为以后的德军坦克打下了基础,在坦克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号坦克是战争初期德军闪电战中的主力突击坦克,伴随着德军征服了法国。但随着T-34等更强的盟军坦克的诞生也宣布了三号坦克的停产。不过三号坦克的制造难度倒是要比四号坦克差上不少,本身也和二号坦克有点想象,肖林也不需要完全进化版本的,只要能够作为大战的过度坦克使用就可以了。坦克正面装甲加厚到60mm,火炮使用57mm速射炮,速度只要保证在25km/h以上就可以了。

    他们的对手不会是坦克,而是欧洲的各国骑兵,速度只要跟得上就行。当然,坦克过后,还有装甲车,装甲车方面,采用轮式装甲车方案,以白虎一型轻型坦克为原型,体积因为运兵室扩大到三倍,装甲厚度不变,换上二号主力坦克的柴油发动机,速度也有45km/h。抛弃坦克炮,转而使用两挺12.7mm机枪,三挺7.92mm固定机枪作为武器,他们将是对欧洲士兵的火力收割平台。

    陆军方面就这样了,空军方面,成熟的作战飞机也是出现了。而且,飞艇技术也已经完善。战斗机方面,肖林并没有再次仿制德意志在二战出现的飞机。他手里只有一个是德意志装甲射击制造人才后辈的工程师,可他对于飞机技术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在没有办法下,肖林只能拿出自己收集到的一款飞机的资料使用。

    于1934年间问世的伊-16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可收放起落架单翼战斗机。该机主要借鉴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的竞速机“黄蜂“,此机采用下单翼,机身粗短,发动机功率强劲,其特点对伊-16的设计起了很大影响。伊-16采用钢管、木材为骨架,外覆蒙布并混合少量硬铝板作蒙皮,座椅后方有防弹钢板。以王国的技术,仿制伊-16战斗机并不是多么复杂。

    当然,也有改进,在保证航速和爬升能力下,武器改变为了一挺12.7mm机枪和两挺7.92mm机枪,并且可以携带两枚五十公斤重的航空炸弹。战斗力在一百多年内都足够使用了。为了保证足够强大的对空轰炸力,肖林还打算仿制齐柏林飞艇,组建起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