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8章 第一堂课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8章 第一堂课开始 (第2/3页)

一遍,就理解的更加透彻了,一时间很多科学家都觉得自己好像冒出了灵感。

    王潇将三大方程式推导了一下,得出一个推到公式,又问道:“这个推导方程式,大家也都发现了吧?”

    全场的人再次点头,都表示知道了,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王潇朗声说道:“我知道大家有一个具体的疑问。那就是,如何想要形成一个自己想要的力场,来约束能量,让能量粒子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进行既定的规范运动?”

    对!

    这就是很多人的疑问。

    包括史蒂芬霍金,路易斯,沃森,李海生,秦和等人都有类似的疑问。

    即便李海生和秦和等人都见识过王潇布置的力场阵法,也见识过神奇的能量容器,以及奇特的材料工厂,可是这当中具体如何做?

    他们谁都不知道,心中没谱。

    三大方程式,就只是一个基础方程式而已,就是一个广泛的范围基调。

    随着王潇讲课的进行。

    电视台也在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信号同步传遍了全世界。

    而且直播的收视率还不低,在国内的收视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三左右,全国有超过数千万人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公开课,可以说这是央视的科教频道有史以来最高的收视率了,寻常时候一般都是百分之零点几的收视率,能过一就算是突破了。

    为此,电视台的台长都亲自打电话过问了。对科教频道的工作人员给了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口头嘉奖

    此刻,全国大部分的高中,和大学基本上都听课了,学校组织了学生一起收看这堂课的直播。

    世界各国的大部分高校也在小范围内收看这个公开课。毕竟这是王潇第一次讲课,大家都想知道王潇的水准到底在哪里,是不是还有更惊人的发现,但是也只是物理或者是化学领域的教授组织了学生观看。

    就在这时。

    王潇在现场继续说道:“大家应该都发现了我那个无重力的真空区域。那里的布置,实际本质上就是一个反重力和排斥空气分子的力场。针对的是地球的重力和空中的漂浮粒子。要布置这样一个力场,那么就需要地球引力的具体参数,以及我们要进行布置的区域大小,还有要用到的材料,和空气密度,空气的动力参数等等”

    “这每一样因素,都要计算在内,因为这每一个因素都可以影响周围的环境和力场变化。根据我的发现,这里面的关系是这样的!”

    说着,王潇拿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下了几个符号代表。重力,物质,物质密度,电流电压,空气密度,空气压力,还有面积等等!

    然后,他用一个个运算符号将这一个个符号代表都连接了起来,并且讲述其中的影响。

    在场的每一个科学家,教授。博士生都认认真真地看着王潇写下的每一个字,和他的每一个动作,仔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其中有些道理他们是明白的。比如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空气密度和流动性的影响等等。

    不过,王潇说的都是纯正的中文汉语,有些人听的有点吃力。

    东海科技大学筛选到场听课名额的时候,就有一个硬性条件,那就是要会中文。所以王潇说的中文。在场的人都可以听懂,不需要翻译进行同步翻译讲解,不过有些人中文水准有限,所以听的就半懂不懂,脸上很郁闷和焦急。

    但是,这种专业高水准学术性的现场讲课,一般的翻译还真的不能胜任,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学术性词汇,以及逻辑性太过复杂,肯定需要学术界的高水准的科研人员才能胜任,可王潇要求了不要翻译,就将中文,谁能听懂就听,听不懂就算了。

    就这么任性!

    王潇依旧在黑板上写着公式,一个个公式推导出来,逐渐将整个黑板都写的密密麻麻的。

    哗哗哗

    当王潇写到最后一个角落的时候,再次引导出一个公式,也在这时候放下了手中的粉笔。

    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方程式,而是一个关系式。

    王潇也懂得保留,关键地方的核心数据以及推导公式被他保存了下来,没有写出来。

    他对大家说道:“这就是我发现的,在各个环境下,以及使用不同物质的情况,一个力场所需要的各类条件。就比如我现在,要在现场布置一个力场。”

    “那我需要怎么做?”

    王潇直接在投影上投出来了一个巨大的画面,上面清晰的显示出了整个现场的格局图,每一个座位都能在画面上看的很清楚。

    而在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