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节:群臣宵遁(2) (第3/3页)
,向南,对于逃亡者的政治立场,可谓是一眼明了,想要继续抵抗的人则向南逃跑,而想要投降鞑子的人,则向北而去,将国家和民族头也不回地抛在身后。
“公主殿下,臣已禀报太后,随时可以迁都,还请公主早做准备,带着孩子,从盐官县乘飞机离开临安!”
“甚好!”
听完陈宜中的禀报,赵珍珠惨笑一声,追问了句:
“我现在只想问你,你派柳岳前去求和,究竟怎么样了?”
陈宜中的回答,却令赵珍珠绝望:
“伯颜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
“既然这样,我也就没有活着的理由了……”
赵珍珠走到衣柜前,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檀香木盒,而后,将其放在桌上,一字一句地说道:
“这是我早就准备好的毒药,倘若,没人敢杀了我,我还是选择自我了断,以免落入敌手,受到*!”
“公主勿忧,陆君实已经去求和了,想必,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不必如此,你还是快些走吧,尽可能向南去,倘若,我想活着,继续为兴复大宋竭尽全力,我自会去找你,不必多言!”
很快,陈宜中失踪了,在临安府,他的离去,一下子就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怒骂他不负责任,在危急存亡之时丢弃朝廷而去……
而赵珍珠却认为,自己让陈宜中走,并没有错,大宋想要复兴,还需要更多的人鼎力协助,说不定,拯救大宋三百年天下的人,就在他们中吧!
“公主殿下,还是快做决定吧!”
萧婈拿着一份文书,轻手轻脚地走到了赵珍珠的身边,按耐住内心的惊慌与恐惧,赵珍珠接过了文书,摊开一看,这才发觉,那是一份宋廷的投降诏书。
“宋国主臣㬎谨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臣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
“不!”
赵珍珠刚要提笔签字,却又捂住了后脑勺,一边无助地自言自语:
“我不能再……再看到靖康之耻……我不能看到大宋在我手里终结!”
听她这么说,萧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然而,她的语气,却忍不住颤抖着:
“公主,我娘找你过去,她说,她和赵皇后要跟你告别……”
赵珍珠应了一声,而后,拿起斗篷,匆忙赶回了慈元殿。
“萧媞,你觉得,我该怎样自尽?”
“赵嫣,别这么想……”
当赵珍珠赶到慈元殿时,赵嫣正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边把弄着手中的枪,在她身旁的桌上,则放着两粒子弹一样的玩意。
“珍珠,快过来吧!”
一看是赵珍珠来了,萧媞就朝着她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自己的身边。
“娘,这是怎么了?”
萧媞擦拭掉脸上的脂粉和泪水,对她说道:
“珍珠,临安府陷落在即,我们都已经老了,不能和你们一起南逃了……”
此言既出,霎时,赵珍珠就意识到了什么:
“娘,这么说,你们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