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节:道清归宋(2) (第3/3页)
笑声:
“贵使远道而来,不免辛苦,还是请舱里坐坐吧……”
进入船舱之后,赵璧就如同一个小孩子一般试探着舱内的电灯和舱壁。一边难以置信地啧啧称赞:
“此物真是用镔铁建造……果不其然……赵嫣真乃一介奇女子啊……”
看着赵璧那副好奇赞叹的模样,谢奕昌忽然冷冷瞥了他一眼,笑言:
“难道……你们蒙古也想知道赵嫣的伎俩?”
“这是自然,只怕,你们宋国不会说吧?”
“若是将我妹道清放回,别说这些工艺,就是用赵嫣交换……”谢奕昌本来想用赵嫣的技术甚至是人身来换取谢道清归国。然而,对于这些,赵与懽还算是清醒,不等谢奕昌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赵与懽就上前一把堵住了他的嘴。
“若是如此,则是朝廷的损失,更是出卖天子!”
无奈之下,谢奕昌只好放弃了这个有些荒唐的想法,转而开始与赵璧开始了漫长的讨价还价。岂料,直至夕阳西斜,赵璧却仍然一口咬定,除了送还察罕之外,宋廷还必须向大蒙古国每年进奉岁币银绢各十万,并签署和约,答应两国和亲,并以赵珍珠或者是延昌公主赵珍仪为和亲公主嫁予蒙古王子。
“二位,我大朝的要求,你等可以答应?”
面对赵璧的开价,赵与懽却摆出了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看起来甚至在有和对方打哈哈的嫌疑:
“嗯,岁币尚可答应,然……我大宋尚且未有以公主和亲他国之例,此事,还需要向皇上请示,方可做出决定。”
“是吗?”赵璧瞪了赵与懽一眼,猛然来了句:
“你们小宋弹丸之地,还有啥狗屁皇帝?大朝平定小宋,已经是时间问题,看上你们的公主,已经是城门大的脚脸了……”
面对赵璧的挑衅,谢奕昌几乎想拔剑将其砍翻在地,然而,赵与懽却是不卑不亢,只见,他抚须浅笑,而后回敬了对方一句:
“大人,你不会……是想学学那个月里麻思吧……他也曾有此意!”
赵与懽此言,霎时就让赵璧当场愣住了,片刻过后,他这才装出了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
“好,既然如此,不如……就先等二位到了燕京行省,而后双方一起在做决断,只要南北从此和平共处,这就是天下苍生之幸也!”
待赵璧乘船离去之后,口舌上略胜一筹的赵与懽却是面色凝重。看着暗灰色的海面上波涛起伏,他的心里,似乎也是波浪翻腾,无法平静。
“启禀大人,临安府来报……”
“念!”
“听闻黄雀号被围,朝廷已定,派遣巡洋舰庆元号前来增援,万望再忍耐几日……”
有了这份电报的撑腰,赵与懽不禁咧嘴一笑,对谢奕昌表示道:
“嘿,如此这般,我等不如和鞑子忽必烈再拖几日,然后再行前往,也不迟啊……”
不过,接下来的几天,别说巡洋舰的影子了,就是连个鬼影也没有,总之,那封电报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讯了……然而,就在这时,赵璧却再度登舰,向他们转达了燕京行省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