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盛衰之理 (第2/3页)
年了。
卫宁的玉佩是她的母后阮滢临死前留给她的,她也不清楚为何只余下半块。她收到信后就知道陈如讳一定是明白了她的意思,所以才写了那几个字...
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卫宁把书合上,伸了个懒腰。叹息道:“他的这条老命,还有满门兴衰,就看他以后的造化了。”
——————
整个皇宫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阵阵雷声从天际传来,雨水从宫殿上的飞檐流下,冲刷着青石板上的青苔,廊上花盆里的海棠花瓣被吹落了一地,冷清清的不见一个人。
刘喜步履不停,一路走到上书房,手里拿着拂尘安静地等在门外,水声滴滴答答,他心中突然生出了万千感慨。直到森严的大殿里传来一句话。他才整整衣服走了进去。
刘喜走上前,垂首道:“启禀陛下,春日宴的帖子五日前已经发给了各家。燕王和綦王传信说事务繁忙,不来参加此次宴会了,并且都送给陛下一些礼物。”
卫宁蹙眉,心中纳闷,原本还想着趁着这次宴席可以见见大哥和嫂子,没想到刘喜竟然告诉他这样一个消息。“这倒奇怪了,一月前大哥还曾传信来说很想念我,怎么会不来呢?”
刘喜为难道:“这个,奴才也不知。”
“罢了,不来就不来吧。”
刘喜停了一会儿,接着道:“陛下登基那一年,遣散了皇宫里多数宫女太监,内务府来禀报说春日宴是三年来头一次举办,人手不够,很难在五日之间备好一切。还有宴会当天的所需人手,都很紧缺。”
他一说,卫宁才想起来,当时先皇驾崩,各宫没有子女的的妃子们都被她安置到尼姑庵了,只有一个琬贵妃被她派去守皇陵,两位皇子又都有自己的封地,皇宫里便空了下来。于是便有大量的宫女太监闲置了,浪费了许多银子,她不得已只能把他们都遣出宫。
她若有所思地说:“这个朕倒没有想到,如果现在重新选宫女太监,时间也不太够,宴会过后这些人就闲置了,还要送出宫,太麻烦了...”
卫宁从腰上解下一枚雕刻着龙纹的‘卫’字金牌。“不如这样吧,你拿着朕的令牌去皇叔府里借一些,若是还不够,再去嵇相府里借,就说宴会后就归还。到时候再从库房里拨一笔银子给他们。
刘喜低头接过:“奴才遵命!”
刘喜拿好金牌正欲告退,没想到卫宁突然开口道:“刘总管,你在我父皇身边服侍了多少年?”
刘喜愣了一下,抬头看了一眼卫宁。她正站在他的右边看着那面墙上挂着的历代皇帝的画像。停了片刻,他道:“从做到总管太监,开始在先皇身边服侍,是整整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二十五...”
刘喜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心里颇有些不安,却只能听着她在嘴里不停地重复着这个数字。
他是看着这个小女孩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比起先皇,刘喜总觉得自己更害怕面前这个十几岁的女子。她从小到大,待人和善,聪明至极,脸上永远是同一种表情。有时候连他都会忘记这是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
她风姿绰约,不输当年阮皇后,千秋绝色盖今古,独此风姿惊天地。他听到这句诗时,几乎毫无理由地觉得她就是这样的人。绝色容颜,又聪慧无比,有时理智的让人感觉到可怕,谁也看不到她的真正面目。
任它人千人万,也比之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