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私人关系 (第2/3页)
一路东拼西凑,招纳散兵游勇,顺路捡盟军装备武装自己,竟然在盟军连续退却中,聚集起如此规模的队伍。要不是为了掩护大部队,没有及时过河,他还能保持不少重武器。
不管史迪威多么地不喜欢褚亭长装神弄鬼的行事方式,但是现在他必须承认,这是他必须倚重的两个人之一。而且他刚才提及的作战方式,几乎是唯一的办法,并没有其他的选择。
如果把这么点兵力,顶到海滩上,不让日军上岸一步,那么不用日本陆军下手,很快就会被日本海军的重炮消灭光。所以,即使最软弱的将领,也会得出必须退到内陆的类似结论。
史迪威心里明镜一下,囤积在加尔各答和吉大港的卡车有1200辆之多,坦克120辆,还有大量的武器和弹药油料,必须立即运走,要不然仰光物资全数资敌的一幕又要重演,没有那些物资,日军根本不可能在缅甸集结6个师团。所以老话怎么说来着,人不能在一个地方反复摔倒。也就是说,武器分配问题必须立即定下来。
另外,他还得说服重庆的蒋,撤销那些逃到缅甸打乱编制的部队的番号,重新整编,然后补充主力部队。他希望利用这批人员立即将新38师扩充起来,剩余的人员和装备给褚亭长,但是目前的情况,孙立人必须严防死守青墩江,那里是一点儿都不能放松,无法抽调主力南下。倒是新平阳那里好像敌情不严重,英国人的铁路一直修到了丁苏吉亚,公路延伸到利多,距离行平阳不远,利用铁路把他们调运任何地方都十分简单。
他反复在笔记本上计算物资,重新建立机构庞大的步兵师确实没必要,也没有时间,现在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重大的历史转折。
如果以理智的方式思考这件事,当然他当然更信任一名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的中将;而不是一名来路不明,连窜几级的少校;但是另一方面,从歼敌统计看,褚亭长似乎要比孙立人强得多,孙立人部与日军的交换比大约是1.5比1,说明其部战斗力仍然逊于日军,尽管比所有其他盟军部队都高得多,但是远不如褚挺长部。布鲁克甚至不敢将他统计到的,褚部那个没天理的交换比写到第一版的报告里,担心岳父看到了会以为自己点错了小数点,或者干脆受了贿。从那个数字看,褚挺长部一直就是以一当十地消耗着日军,不管面对哪个十团,交换都差不多。部队扩充后,交换比稍微弱了一些,但是仍然保持1: 8的交换。
但是这或许只是小规模战斗的表现。他想。不过这里他说了也不算,还得知会重庆,另外,从指挥层级上,也必须通过杜聿明。杜聿明目前就在英国陆军医院里,情况趋于稳定。反倒是新38师,基本不受重庆控制了,孙立人私下向他交了底:去他妈的老蒋,现在他只听美国人的。那么势必要优先笼络他。
会议莫衷一是,大家先回戒备森严的酒店休息。褚亭长早就有些困倦,想回去睡觉,但是没走脱,被美国国防部战争服务局的莫里斯中校找到,中校是老熟人,这次又是来找他配合拍纪录片的,干这个他早就驾轻就熟,于是一行人坐车去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