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夜间低空飞行 (第2/3页)
他还是依照自己的风格谨言慎行,对他来说,要么不说,说就一定要说中。
但是后方炮塔好像动过了,看不到玻璃罩反光,它这个角度,应该会反射一点儿落日余晖吧?旁边建筑有一些反光。会不会有名堂?但是照片实在太不清楚,无法做出定论。即使没有机枪塔又能说明什么?
海面上,一架川西二式大艇,正在低空飞行。今天的训练科目是夜间的100米以下低空飞行,这在以往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过现在飞机上有了牧野的小发明——超声波测高仪。当然完全归功于牧野,也有些言过其实,他只是几个参与者中的一个,不过其他人都死了。当年穿越前,技术本部对可能需要的战争技术和本时代日本技术的匹配可能,进行了深入调研。相对于日本的雷达技术,无线电测高显然技术跳跃有些大了,至少需要集中资源,研究个大半年才可能有些进展,超声波则可以通过压电晶体产生脉冲信号,而且接收也很容易,可以通过音频来确定,甚至人的反应就可以通过每个脉冲,从发射的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粗略判定高度。如果手动发射超声音频后半秒内就接受到信号,意味着高度在100米以内,有些低了;一秒后才听到回声,意味着高度超过了200米,有些大了,理论上有一个人掐着秒表就能干。当然这仍然需要一些冒险,必须将水上飞机速度降到最低。而驾驶员必须通过仪表驾驶,随时保持水平,做好降落到水面的准备。当然,即使除了纰漏,水上飞机仓促间撞到水面,仍然有机会在水上降落(前提是保持水平),对机体的损伤无法避免,如果多来几次,一架昂贵的水上飞机就会报废。
其余的难度在于人员训练和功率放大器件,声波可以穿透水面,反射率依照海况和当时空气湿度情况而变化,需要灵敏的人来干这个活儿。牧野当初致力于阻止战争,对于分派的不少武器设计的活儿,也是意兴阑珊地参与,但是他毕竟干过一遍,知道这个东西是可行的,甚至可以用东京周边几家电气公司粗制滥造的现成的器件拼凑出来。
飞行员伊藤少尉警惕地控制着方向盘,现在两眼一抹黑,外面什么也看不到,只能看仪表让他很不习惯,这种飞行方式简直超越了时代。
按照约定,一艘大型潜艇就在附近配合训练,飞行员不知道自己的危险训练到底有什么鬼名堂,他是海军精锐,参与过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从马绍尔起飞的侦察),以往主要任务都是侦察和在环礁降落执行对潜艇补给任务,但是没有探测水面下潜艇的部分。但是有人在他的飞机上开窗破洞,装了一个可以伸缩到外面的大家伙,都说很高级,但是与自己潜艇进行了几次对抗,有几次看到潜艇就水面上航行,自己就从它上面开过,后面那个莫名其妙的设备和傻乎乎的听音员,也都没什么反应;现在又要加夜间低空项目,先试飞100米,听说过两天还要加码。
他保持稳定在海面掠过。心里想,这都要能探测到潜艇不是出鬼了?探测到又怎么样,把尾炮拆了靠什么打?
419远远发现了这架飞机,竟然长时间保持了90至120米之间的夜间低空飞行,但是却没有探测到任何的电磁波辐射。这次连程大洋也觉得蹊跷,从高度和速度的配合看,简直是在演练反潜。这狗日的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开着灯?有灯也看不清海面啊,外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