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蛛丝马迹 (第2/3页)
他爱去就去吧。长谷川,接下来的事就要拜托你了,你是地质方面的专家。”他说着转向岸信介,“岸先生,我们找到了满洲石油的大致位置,精度很高,按照这个位置去勘探,应该会简单很多。”
“好……”岸信介点了点头道。
“朝永教授那里,提供了一台西门子的声波测探测仪,可以用来测井。应该会有用,”长谷川插进话来,“但是……那里的油井深度很大;这些天我拜托岸先生进行了调查,日本目前的钻井能力,不到800米。即使探测到油田,怕是短期也打不出油来……”
“这件事,恐怕得再让岸先生想办法了。我想一定会有转机的。”
牧野再次将难题甩给岸信介,岸信介为难地在两人前面走了两趟,他当过商工大臣,熟悉日本工业潜力和各种短板,如果他说不成,那就真的绝望了。
“我想到了……没错……加利福尼亚深井勘探,就是这个东西,可以打出2000米以下的油井,日本曾经在十年前引进过这些项技术,用在北海道以及库页岛勘探,不过因为找不到油层,设备后来一直闲置在‘帝国石油公司’仓库内,我可以想想办法把这些设备搬到满洲。但是单凭这些设备,肯定无法形成规模生产。”
“至少可以打出油来,一旦确定了储量,大量仿制应该不成问题。我们应该试一试了。”
牧野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的生命动力,似乎完全来自于阻止开战的那么一线希望,但是他已经深切地洞悉到,无论自己怎么做,总是有一样无形的阻力存在。
10月2日。419号上,舒平完成了加压舱改进工作,他计算了氦气的储量,如果合理分配以及有效回收,可以供6人次10小时减压使用。也就是说,可以供2人小组出舱行动3次,。
程大洋和林秀轩决定从特别小组内挑选徐冲和吕青山来进行第一次潜水作业。这次他们将换成厚重的内循环干式潜水服;行动时间由携带氧气决定,大约限制在2个小时内。他们还将携带水声通讯设备,通过帆罩上换能器,与指挥舱进行1公里范围内,无障碍遮挡的语音通讯。进入春日丸内部的搜查目的,确定为三样,首先是找到日方穿越的全盘计划;第二是船上的物资清单,第三样是穿越技术本身的资料,这是419回到未来的关键所在。
原本419上有一名资深潜水员比吕青山更适合这次行动,但是考虑到必须有一名能看懂书面日语的人一同去,所以仍然选择他,如果考虑到2天前,日本人粗糙到极点的那次潜水行动,他们竟然也进入了春日丸内,似乎200米水深,也并不是一个大的问题。
两人穿上金属潜水衣,这套衣服类似盔甲,可以减低水压施加的面积。他们钻进减压仓,然后开始按照程序注水。与此同时,419号的压载水舱开始注水,最终坐到200米处,坚硬的海床行,艇艏正对春日丸,距离大约60米。
救生舱缓缓打开,两名潜水眼沿着金属梯子缓缓爬了出来。他们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