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六) (第2/3页)
国家无御侮之能力,国防也就无从谈起。
全书以精辟的语言和锐利的笔法,为人们描绘了理想国防的全景图,同时向人们展示了当下中国国防的残破景象,直揭其短,无疑需要足够的胆识和魄力。
在杨杰的课程中,把国民政府的外衣一把揭去,将其裸身展示在莫敌们面前,杨杰说:如果是普通人,你们理应受到愚民教育,但是你们不同,你们是陆军大学的高级学员,是民族之精英,是抗日之先锋,是社会之栋梁。你们必须要了解社会,了解时态,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要有一套判断的方法,要能做到剖开现象看本质。要坚持一个原则,我们不仅要战胜日本人,最重要的在战胜日本人的过程中,打造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世界。一番话,让在座者无不热血沸腾,
杨杰,字耿光,云南大理人,白族。生于光绪15年(公元1889年),算是前朝老人。他的简历比较简单,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阴差阳错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在学堂里,杨杰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军事才能,一年之后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军官学堂。仅入校一年,便被满清政府选中,公派保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预备学校学习,在此期间,认识了长他两岁的蒋介石。同在预备班学习两年,杨蒋二人建立了良好的友谊,1909年,双双加入同盟会,同年,蒋介石因考试不及格下放部队锻炼,杨杰则考试合格,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科。
1911辛亥年,二十二岁的杨杰学生生涯告一段落,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到中国。随即参加武昌起义,任沪军威武军第一团团长,上校军衔。
越明年,杨杰返回云南,参加蔡锷的军队,一手打出黔东大捷。
从1911年到1921年这十年,杨杰在中华大地上打出了赫赫威名,护国运动后,更以二十六岁的稚龄担任北京大总统府军事咨议兼陆军部中将顾问,一时间,少年儒将,名传华夏。
五四运动,给杨杰带来极大的震憾,他深以为自己的军事能力之不足,在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传统思想指导下,他再次来到日本,放弃陆军中将的头衔,以中校军衔入日本陆军大学十五期深造。
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杨杰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外战争史及有关历史、地理、战略、战术等方面知识,军事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深得校方欣赏。不仅获得了天皇军刀,还被法国著名军事家约瑟夫·霞飞元帅赞誉为:“此人将必成东亚杰出军事人才”。
民国十三年冬,杨杰以优异的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学成归国。
学成归国的杨杰,作为蒋师兄的一柄尖刀,扫平了整个中原。当中国终于可以放得下一张书桌时,他出任陆军大学校长。放下指挥刀拿起教鞭,他立志要复制出无数的杨杰,在万里疆场跃马扬鞭,为中华民族牧守国防。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等军事著作,以《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语作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