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四) (第2/3页)
光化?”
“天化也罢,光化也罢,都是个称谓而已,叫什么都行。”黄天化说:“不同的称呼,或者能够代表一个时段而已。龚大师兄这个问题,有点着相。”
龚庆元这个龚大师兄的称呼,是昨天一来到桂林就得到的,高参班班主任,陆军大学著名校官徐仲德便开龚庆元的玩笑说他是本届高参补习班的大师兄,年龄最大,资历最深,又来自于四川,在二十一集团军中的资历最浅,是年龄最大,资历最浅的大师兄,于是,龚大师兄便成了大家一致的尊称。
龚庆元十分珍惜自己这次参训机会,如果还在川军中,他很难得到,如果还留在明光,也不可能得到,他很谢谢李本一,把他带回到正规军中,还有了提升的机会。李本一调任176师师长,配备给李本一的参谋长是从立煌空降过来的李祖霖,自己留在138师,师长换成了李英俊。李英俊是李品仙的侄子,上可通天,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对他的助力有限,只要他在138师坐稳,自己迟早都会走人,但是作为陆大毕业生走人结果完全不同,即使另谋高就,起点也提高许多。这次来到桂林,龚庆元也有心想让莫敌介绍他认识川军中的杨汉烈,调到二十军中,寻谋一个职位。昨天晚上,龚庆元与同宿舍的赵国龙交换了意见,赵国龙认为,龚庆元完全不必须如此不自信,即使李英俊有自己的参谋长人选,也会先安排龚庆元一个出路,李英俊有一个李品仙为后台,在安徽在二十一集团军可谓人脉广阔,只要龚庆元能够定位准确,努力配合李英俊的工作,不因年老而卖老,也不以外人而自居,何愁不能在大别山谋一安身立命之地,又何必去杨森的二十军再求发展。
“天化,我个人认为,你从浙江回到广西,并非你之前说的那么简单。”莫敌以茶当酒,敬了黄天化一杯。
“我就知道,瞒不过你的眼睛。”黄天化笑着说:“我在浙江,组建了一个除奸队,受浙江保安司令部和军统浙江局的双重领导,级别不低,师级。我的军衔也不低,军统少将。在这两年,我们在杭嘉湖一带频频出击,收获颇丰,不少的汉奸买办日商死在我们手里,可谓大快人心,有一次在杭州,我们一夜之内,杀了二十一人,无一不是罪大恶极。”
龚庆元摇摇头,他不太赞成这种做法,以为太过暴力。
黄天化在历经血杀,快意恩仇之后,却发现了一个情况,当地的民众对他们的举动并不支持,甚至十分反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行动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坏。一个日商的死亡,伴随而来的是大量之前与他有交易的民众蒙受损失,一个汉奸地主被处死,伴随而来的这一地区的的经济秩序被打破,从而造成经济严重倒退,受苦的仍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时间一长,自己的血杀便成了民众心目中的作恶,而维护市场安定的日伪人员,却成了民众眼中的保护神。黄天化开始走出军事,以政治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抗日与民生,民众的顺从,日本人的殖民手段,成为黄天化新的研究课题。
去年过年时,他在永康三哥黄光国家里过年,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的黄光国是浙江省主席黄绍竑的心腹,还兼任军政部役政司上校科长,与时任浙江省建设厅长的伍廷飏为至交好友。黄天化把自己的所见所思向兄长和前辈请教,黄光国笑他是看不穿,中国是一块宽厚的土地,中国人也是宽容的人群,安居乐业是人心所向,从这方面而言,殖民统治也有其优势的一面。对于民众的表现,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现在的问题是,民众不以为自己身处殖民统治之中是不幸,反而认为这种不幸来自于黄天化们对社会安定的破坏。因此,面前的一场政治战争更严峻于军事战争,否则,完全可能赢得了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